一行人出城往北而去,正走在浮橋上,李泰便見到渭水北岸的溝嶺見正有一支規模龐大的人馬正停駐休息。
乍一望去,他已經覺得這支人馬似乎有些不同尋常,等到行過浮橋更加靠近,才總算看清楚哪里不同。
在其隊伍臨河一面的幾千名人馬后方,還有一支規模更加龐大的隊伍,全都是馱載著許多貨物的駱駝,這駝群規模之大一眼都望不到邊界,數不清到底有多少駱駝。
看到眼前這一幕,李泰不免有些瞠目結舌。他也不是沒有見過世面,但如此規模龐大的駝群也就只在后世一些紀錄片中見到過,真正現實中看到卻還是第一次。
“這些駝群,也全都是下封公部伍”
瞧著那些體格健壯又載貨頗多的駱駝,李泰先是咽了咽口水,然后才對北岸匆匆迎來的州吏發問道。
那吏員聞言后便點點頭,并又說道“下封公使員來告駝群可宿野中,但須得防城供給一批食料飲水,另有一批輸給州府的物料等待驗收。”
“安排,快快安排下去,不要讓下封公部伍久候”
李泰聞言后連忙說道,目不轉睛的注視著這支規模龐大的隊伍,心內自是頗受震撼。
之前宇文泰干兒子蔡右接替李賢擔任原州刺史,故而李賢今次雖然赴隴跟隨獨孤信大軍平定涼州叛亂,但所能調度的卻非州軍,只是自家的部曲并一些門生故吏。
饒是如此,這一支來自原州的人馬都已經達到了如此規模,足見這原州土皇帝鄉勢之雄壯真不是吹的,怪不得宇文泰連兒子們都要放在李賢家養,起碼這營養是絕對跟得上。
之前腦海中所閃現的種種噱念且不說,單就眼下李賢所展露出來的人馬勢力,從此以后誰再說他們高平李氏不是隴西李氏,李泰都要跟誰急,真的是太特么饞人了
當李泰等人來到原州人馬臨時停駐的軍陣前時,其軍陣內已經搭建起一座臨時的行帳,等到州吏入前通稟身份后,自有軍卒匆匆入營通報。
不多久,那行帳中便走出數人,為首一個中年人雖然身材高大,但卻未著袴褶戎服,而是內穿素色袍服,外罩一件深色大氅,行走在這行伍間自有幾分格格不入的儒雅。
“叔祖,前中這一位便是下封公,為人雖然不茍言笑但卻慕道尚義,尤其不喜人以兵家禮俗相待。”
李允信湊到李泰身后,指著對面行來幾人小聲對李泰說道,然后便又退后數步,直接縮在了同行而來的一干州吏當中。
李泰將手中馬轡遞給身旁隨從,順著李允信指點望去,便見李賢不只衣著作儒士裝扮,身上也少有鎮兵武夫的粗豪氣息,鬢發搭理的一絲不茍,就連頜下的胡須都修剪的非常順眼。
其實不只是李賢,李泰很早就發現了一個現象,那就是雖然大多數鎮兵出身者都不太注重儀態,可是真正注重這些的人,則就認真的讓人驚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