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勝負不足論成敗,剛才可還是有一隊敵軍騎士向北逃走,若真召來東魏后繼大軍,住在城外是戰是跑也都靈活。甚
城池攻克后,還剩下七百多名雜卒,本身就是前年清剿稽胡時收捕的俘虜,分配此間作為士伍奴隸使用。如今暴動而后投降,又見到劉阿七這個本身在離石地區就名氣頗大的胡酋,被收編過來自是毫無障礙,甚至還激動不已,只道左賢王部伍殺回,離石很快就會再次成為他們稽胡的樂園。
據投降的皮景和交待,原本此城守軍有他所率領的八百名晉陽兵和將近三千名士伍奴役。
隨他出城的五百名騎兵自然都是晉陽兵,留守城中還有百余人,若非這些悍卒鼓噪鬧事,他甚至都還不打算出來。畢竟他所接到的任務就是防守住烏突城,有什么情況即刻上報。
他也并非拘泥不化、不懂得變通,實在是他也不能完全控制住這些驕兵悍卒,一旦出城交戰,勢必會增生許多變數意外,不如安守城中。
李泰對此也深有同感,鎮兵們排外情緒是很嚴重的,就拿賀拔勝的舊部來說,像其義子便直接自殺追隨,后來也有一些武川舊部回到賀拔經緯兄弟那里,朱猛等至今仍然追隨他的,則就是賀拔勝從江東帶回的,本身就不屬于鎮兵。
所以鎮兵排外其實是他們內部的一種特殊的道義內核與精神文化,越是底層的鎮兵越認同這一點。
皮景和雖然少壯驍勇而獲得高歡賞識而辟為親信,但因并非鎮兵出身,所以管控不住分派給他的人馬,甚至在投降之后、原本的部下還要射殺他,可見除了官職本身之外,并沒有構建起其他的認同。甚
這些鎮兵雖然不服管,但戰斗力也著實可觀,之前皮景和率出的那五百騎兵因是追擊劉阿七所部稽胡而并未披掛精良甲防,李泰所部以眾擊寡更兼武裝精良,廢了一番手腳仍然沒有將他們全殲,可見難纏程度。
至于城中暴動的這些稽胡則更可憐,城中留守僅僅只剩下一百多名晉陽兵,而暴動的胡卒士伍卻有一千三百多人,結果是用傷亡近半的代價才殺光了這些鎮兵。
對此李泰也不由得心生感慨,那就是六鎮兵變這些老兵們只要不死干凈,那天下就休想統一。
因為這些鎮兵戰斗力強悍的同時私曲性質實在太強了,哪怕威望強大之如高歡,從爾朱氏手中將他們解救出來,又帶領他們打敗了爾朱氏從而建立晉陽霸府,可若講到忠心,這些鎮兵仍然效忠各自將主,高歡還要排在后面。
忠誠度高、戰斗力高,乍一看這種人馬實在是太饞人了,但私曲性質濃厚使得他們本身骨子里就帶著一種分裂基因。
高齊政權雖然取代東魏,制度建設看起來也很美好,但其實由始至終都沒能完成從霸府到中央政權的轉變。晉陽兵是高歡留給后代的一個豐厚遺產,也是貫穿北齊始末的一個負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