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泰卻記得歷史上若干惠大概也就在這時間段不久后便去世,便又忍不住關切道“使君在戎多年,難免積累暗疾隱痛,趁著節時前后須得精心的休息調養一番。我鄉里”
若干惠卻渾不在意的擺擺手,只笑道“隨身的舊癥雖有,但也不是什么大問題。不說這事,伯山你此番歸來,各種贊言應是聽厭了,我這里有一樁新事你要不要聽一聽”
李泰見他頗有幾分諱疾忌醫的意思,便打算稍后再勸,然后便也不無好奇的說道“那可要洗耳恭聽了。”
“來年府中便將大置鄉帥督將,軍事劃分中外。外事諸將也統歸府中調度,須得諸開府加以督統。伯山你若不想來年建事受制于人,可得趕緊用計歸府領事了。”
聽到若干惠這么說,李泰心知這是府兵制進入下一個階段的標志了。
之前的連年大閱與鄉曲增補,都是圍繞和針對霸府六軍進行的,雖然諸州郡鄉團武裝也都每年集散檢閱,但仍然沒有編入霸府的正式戰斗序列中來。
如今霸府六軍早已經恢復過來,再作增補的同時順勢將諸州鄉團也正式納入戰斗序列中來,由霸府直接進行統率調度,如此便形成了中外軍。所以在府兵制度建設基本完成后,宇文泰也將華州臺府更名為中外府。
若干惠將此事告知李泰,很明顯李泰如果不在這個時間段返回霸府占位子而繼續留守陜北,那其部曲也就會被劃入外軍當中,作戰與駐防都要接受中軍督將的調度。
六柱國十二大將軍,便是府兵名義上的統帥,但六柱國在設立之初便是尊其位而虛其權,實際掌兵的便是大將軍。
大將軍也并非穩定的十二員數,陸續有減員增補,每有將領軍功資歷達到后,或者出于戰事的需求,便可加大將軍銜。
所謂的十二大將軍只是府兵乍成之際,按照當時中外兵規模與各自駐防的地區而劃定的一個督統關系,并非一成不變。所以如果糾結于這個數字和人員編制進行探討,往往就會陷入僵化的形式主義而不能動態反應府兵制度的變遷發展。
若干惠本就是六軍整編的主要將領,在這一時刻提醒李泰返回霸府聽用,那自然是頗有暗示意味。
rg
rg。rg,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