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這次安排出迎的人員規模極大,單單儀駕隊伍在渭水北岸便擺開數里,較之大行臺入京隊伍規模還要更加壯大了幾分,若非兩邊儀仗隊伍并沒有劍拔弩張,否則還真有點兩軍對壘的意味呢。
出迎人員的規格同樣也是極高,自太子元欽、廣陵王元欣以降數名元氏宗王,獨孤信、李虎包括高仲密這個掛銜司徒等等在朝大臣悉數在此。
“看來朝中也是熱情歡迎功士凱旋呢”
宇文泰落車后將現場情景稍作打量,旋即便微笑著對李泰說道。
李泰聞言后連忙又恭聲道“主上智珠在握、料定先機,使馭臣等再次挫敗東賊攻勢,為社稷消弭大禍,京中這些坐談之客袖手而享安樂,自當具禮以敬主上”
道理是這么一個道理,但往常宇文泰往來京畿,如此盛大的歡迎場面也是罕見,李泰當然不敢自大到將此歸因于自己,于是便作此回答。
宇文泰在聽完后也無做更多表態,大步走向正向此而來的宗室與朝士等眾人,一行人碰面之后自然又是一陣禮問寒暄,然后才簇擁著宇文泰與太子這一對面和心不和的翁婿往左近帳幕中坐定下來。
畢竟大行臺安危為重,他們須得等到臺府衛士們過河入京將諸安保事宜安排妥當后,才可以將大行臺禮迎入京。
這座帳幕內里面積不小,但所設置的席位卻只十幾個,在場單單元氏宗親便有五六個之多,自然也就沒有了李泰的位置。
趁著眾人分席入座之際,李泰正打算行至丈人獨孤信身旁見禮,剛才在外面的時候他便察覺到這老丈人明顯的有點情緒不對。
他剛在人群后走出兩步,已經落座于上方的太子元欽便抬手指著他笑語說道“姑臧侯李開府,今天又見面了。”
“臣拜見太子殿下”
李泰聽到這話連忙從人群中側身而出,再作拜言道。
“李開府免禮,你是為國效力的功士,不必這樣的拘謹。”
太子笑瞇瞇望著李泰,旋即又感慨道“日前相見之后,我便共身邊幾員近人道是李開府你器質不凡,將來必能為大才,若能蓄才于門下,待你功成之日必也能成一段佳話。只因那時你仍身有所系,我也未著侍員騷擾,不想短年之后,李開府便已經是脫穎而出、鋒芒畢露”
這樣的場面,李泰不只經歷過一次,不過之前太子對他的示好拉攏還有一點要向老丈人宇文泰示威的意味,但今次顯然是更多針對李泰,眉眼神態間頗有惋惜之色,估計是懊悔于之前沒有正經對待拉攏李泰這件事。
他這里未及開口回答,獨孤信便也跨步而出,指著他向上席太子笑道“李伯山本就食祿之臣,領事于國,無謂蓄于誰人門下,國用壯士則國運恒昌,他若有負邑祿,即便并無私門之義,太子殿下亦可責之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