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聽到這話后有些尷尬的笑了笑,他這樣身份的確不太適合說出剛才的話語,唯是這李伯山事跡太過動人,讓他忍不住想象若在對方發跡之前便收作心腹,如今絕對可以成為東宮門面擔當。
稍作停頓后,待到帳內眾人皆已落座或列定,太子才又望著坐在下方的楊寬微笑道“華山公,有勞了。”
楊寬聞言后便自席中站起身來,并從立在一旁的侍者手中接過一份敕書,然后他便手持敕書轉望向李泰說道“李開府請出列入前受敕。”
此言一出,李泰臉色便微微一變,而坐在上方的宇文泰雙眉也不由得皺了一皺,然后便將眼簾垂了下去,但眸中卻是精光閃爍,視線緩緩于在座眾人身上緩緩移過,尤其對獨孤信更多望了兩眼。
敕書先是將李泰的功績夸贊一番,旋即便直接跳到了最重要的內容,將李泰加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同時封爵西河郡公,食邑一千八百戶。
這樣的封賞,算是直接將各項拉滿了,郡公、驃騎、開府,算是當下西魏文武大臣的頂配。唯一還有點不足的就是食邑在郡公這一級別封爵當中還有點低,不過這玩意兒本來就是虛的,西魏立國至今,還沒有誰從封邑中領到過一點實惠呢。
李泰大統九年入國,僅僅只過了三年多的時間,到了如今的大統十二年,便從最初的一介白身而獲得最高的官爵。這樣的升遷速度,簡直是把火箭都給遠遠的甩在了后邊。
但誰也不能說這樣的封賞沒有道理,在實實在在的功勞面前,也只能承認這是不折不扣的實至名歸。
得此殊榮封賞,李泰心中卻仍有些疑慮,因為就在來時的路上,宇文泰還不只一次跟他提過待到入朝之后的封賞問題。換言之如今這個封賞結果,根本就不是霸府所做出的決定,而是由朝中擬定出來。
這可就有點尷尬了,雖然說李泰有功當賞、也完全配得上這一份榮譽,可由誰進行封賞卻是一個嚴肅的問題。
雖然說封爵敕命俱出君王,但今軍政大權俱歸霸府,皇帝如果想把虛的轉化成實的、打破當下的政治默契,一旦未遂可是要付出慘痛代價的
心中雖然有些遲疑,但李泰也是不敢眾目睽睽之下悍拒敕命,當下可不是傻呵呵擺姿態搞站隊的時候,老子在外拼死拼活立下大功,難道回朝來還得操心你們霸府和朝廷之間的齟齬矛盾
他在叩拜謝恩并接過敕書封命之后,忍不住又望了獨孤信一眼,但獨孤信將手擺在桉上豎起手指對他輕輕搖了一搖并又輕輕敲了敲桌桉,表示他也并不知情但覺得無甚大礙。
李泰手捧著敕書退了回去,心中在思忖片刻后便也覺得朝廷繞過霸府搞這樣的操作,重點也并非是要拉攏示好自己,畢竟這封爵加官都是在常規范圍之內,甚至就連虛封的食邑也都沒有濫給。
所以朝廷做這樣的行為目的首先便不是讓李泰感恩,而是為了強調自己的話語權。
這也算是一種比較慎重的試探,在封賞尺度和程序上沒有一絲違規,你霸府就算想挑錯也挑不出來,只能默認這樣一個結果。
但對其他人而言,則就意味著原來朝廷恩賞并不只出于霸府,朝廷在這方面仍然是有著不小的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