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李泰沒有理解錯的話,這件事就等于是將庫利川范圍化為自己的私人領地,任由他在這里隨便折騰。
這么聽起來似乎有點不可思議,但其實在當下這個時代也都是常規操作,尤其是在一些氐羌并諸雜胡部落中,朝廷和霸府本身就沒有相應的編戶資料,這些胡民人口也不慣接受官府的統治,于是便授予諸胡酋渠帥們羈縻左官,由得他們自治管理。
類似的情況還不只存在于邊州,在關內核心地帶也都有此類羈縻郡縣的存在。
像是大統九年從隴右遷入華州的氐人部落,至今仍然生活在沙苑附近一小片區域之中,不與外界進行頻繁溝通,也不接受當地官府的管制,只是需要承擔霸府所下發的勞役和兵役任務。
如果說這個僑置的西河郡也是類似的存在,那對李泰而言無疑是一個極大的好消息。
首先那里本就是他從一片胡荒之中重新開辟建設起來,心中對此懷有著極大的希望與期待,若是不能交在自己選擇的人手中繼續進行經營,實在是不能放心。
其次如今的他所掌握的人事越來越多,如果沒有一個穩定的集散中心進行運作,調度效率也會變得非常低下,難以發揮出應該擁有的能效。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作為一個豪強軍頭,卻連一個穩定的根據地都沒有,檔次實在太低,連基本的人馬集聚訓練都成問題,還談什么繼續發展壯大
當然,李泰跟一般的豪酋渠帥們還是有所不同的。
這些人雖然有著很強的獨立性,但其權勢和影響力也被牢牢的鎖定在自己的部族當中,一旦離開了自己的部族,威懾力就會銳減。
李泰則不然,他本就霸府屬臣,又出身名門世族,在朝在野人脈和影響力都頗為可觀。如果能夠獲得一塊可以相對獨立發展的地盤,那產生的人事反應可要比一般豪酋們強烈得多。
西魏軍制并不同于東魏,除了獨孤信、李虎等幾個身份相對比較特殊的大將之外,其他將領很少長期的坐鎮某一方面從而形成一股地方勢力。畢竟他們本身就是客寄于關西,而且連場大戰下來,部曲人員也都損失慘重。
李泰能夠得到一塊穩定的地盤屯墾生產、集訓甲兵,這待遇雖然談不上絕無僅有,但也絕對可以稱得上是屈指可數。
宇文泰之所以作此安排,估計主要還是看在獨孤信的面子上。畢竟對李泰再怎么賞識也得有個尺度,如果看哪個小伙兒挺棒就要劃出一塊土地分給他,那這整個西魏疆土也都不太夠分的。
獨孤信在隴右經營多年,與霸府之間隱隱形成一種等夷分陜之勢,如果不能拿出足夠的誠意,獨孤信當然也不會輕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