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縣的臨川王府外,若干鳳所率領的唐軍東路主力也已經抵達,正好入駐之前吳中鄉徒們所修建的營壘,倒是省得自己再重新建造營地。
“啟稟代公,陳國臨川王引部出逃后,此間仍有近七千徒眾遺留,當中大部分都已經被驅入王府之內。如今群徒仍然據此府邸意欲頑抗,未有出降之意。”
若干鳳在親兵們簇擁之下來到王府外,自有前鋒督將入前稟奏敵情。
雖然年紀不算太大,但若干鳳已經出鎮方面數年,自幼便受當今至尊撫養教育,除了遺傳自其父的高大威武的身材,還多了一份深沉縝密。
當聽到部將奏報此間徒眾仍要負隅頑抗而不肯出降時,若干鳳便皺了皺眉頭,但也并沒有多說什么,只是在親兵們護衛之下,繞著這座府邸觀察一番。
這府邸坐落在平野處的一座高崗上,有河流自西北向東南穿過,地勢上只能說是開闊宜居,但也談不上多么險要可恃。
盡管如此,府邸中那些卒眾們仍在因地制宜的積極布置防事,他們將府邸中各種木石器物雜亂的堆放在府門外設置障礙,圍墻墻頭上架起了簡易的箭樓哨崗,還有一些阻止攀爬的荊棘等物,防事營建起來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但落在真正攻防作戰豐富的將士們眼中,只會覺得寒酸且可笑。
這些防事看起來眼花繚亂,可是真正實際戰斗起來的時候,能夠發揮出的作用卻微乎其微。而這也體現出聚集在里面的那些吳中徒卒們處境已經是窮困至極,拼盡一切辦法想要進行自救,真可謂是削木為矛、披氈為甲。
同時這也顯示出這些人的斗志的確頑強,哪怕境況已經這樣窮困,但卻仍然不肯放棄抵抗選擇投降,想是已經打定主意要死戰到底了。甚至于當若干鳳巡視到距離王府圍墻較近的距離時,墻頭上還有卒員手持弓弩向外射擊。
“這些吳兒當真兇頑難馴,拒從王化!”
盡管那些流矢也難以傷害到自己,但若干鳳見到這一幕之后,還是不免臉色一沉,口中忿忿說道。
之前他鎮守淮南壽陽,在與南陳朝廷做出交換之后而移鎮廣陵,不久后便又接受了京口徐度的主動投誠而過江南來。
所以在若干鳳心目中只覺得這些南陳時流也多有審時度勢之輩,諸如臨川王陳蒨那樣的已經是難得的兇頑之徒。之前在發起進攻的前夕,唐軍又開設布市與吳中民眾進行買賣交流,可謂是普惠鄉里。
可是如今這王府中的吳中鄉徒們卻仍如此頑固,甚至都讓人難以理喻,搞不懂就連陳蒨之流在唐軍軍勢的威嚇之下都棄地而走,這些鄉徒們何以還擁有如此頑強的斗志?他們想必應知頑抗下去只有死路一條,難道他們就真不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