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塘江又名浙江,后世浙江省命名便由此而來,又因錢塘潮而名滿天下。
如今的錢塘江并其支流乃是太湖以南一條重要的水系,在古代還曾是吳越之地的分界線,在北為吳,在南為越,同樣也具有不小的戰略攻防價值。
這一份價值在平常或許體現不出來,可一旦三吳地區出現動蕩,那錢塘江在戰亂中的存在感便凸顯出來了。拋開先秦時期的吳越爭霸不說,近世東晉時期的天師道叛亂,亂軍與朝廷平叛的師旅便在錢塘江南北反復交戰。
所以當京口守將徐度投靠唐國、致使江防失守的時候,對唐國心懷敵意的陳蒨、侯安都等人便都將錢塘江作為抗拒唐軍的最重要防線。
尤其是在吳興也已失守的情況下,眼下的錢塘江更成了他們這些人最后所依賴的生命線。所以陳蒨在放棄據守長城之后,便直奔錢塘而來。
幸在他之前那堅決抵抗的態度麻痹了唐軍,使得唐軍誤以為進入吳興后還需要一番苦戰,并沒有在第一時間集結主力進擊長城縣,加上追擊師旅對吳中水陸交通不甚熟悉,才使得其部一行得以成功撤到錢塘。
錢塘地處江水的北岸,也是錢塘江得名之由來。早在陳蒨一行到來前,會稽的侯安都便已經派遣將士渡水北上進據錢塘城,修繕加固城防,將此作為北岸的攻防據點。
這樣的布置,在以江河作為防線的軍事布置中也是非常常見的安排。江河防線固然對敵人造成了困阻之效,但同時也限制了自身的行動,如若能夠提前在對岸經營起一個牢固的據點,便可以大大限制與威脅敵軍在對岸的活動,讓敵軍不能在對岸任意的發起攻勢,同時有著后方源源不斷的增援,等到敵軍久攻不下、心灰氣餒之際,便可以伺機發起反擊,從而轉守為攻。
像是長江北岸的廣陵、歷陽、以及與襄陽隔著一道漢水的樊城等等城池要害,在戰術安排上都能起到這樣的效果。侯安都派遣師旅入駐錢塘城,也屬于比較積極的防守姿態。
錢塘守將乃是侯安都麾下勇將蕭摩訶,得知臨川王一行到來,便率領部屬到城下相迎,見到陳蒨之后便拱手說道:“末將因受侯公所命謹守錢塘、不敢輕離,兼之前使雖至卻語焉不詳,未知敵我勝負情勢如何,故而未敢引部遠出接應大王。幸在大王不失天眷、平安撤抵,還請大王體諒前事,勿以不恭為罪。”
陳蒨聽到這話后,眉頭不由得微微一皺。他自己心里也清楚此番撤退倉促,后方接應不周也是在所難免,心中也并未在意此事,可是被這蕭摩訶給說出來之后,意思感覺就像是變了,似乎隱隱帶上了幾絲薄譏的意味。
不過他對這蕭摩訶倒也有所耳聞,知其武人性情、不善言辭,這么說倒也未必真的給自己上眼藥。而且自己一行的確是放棄吳興來就對方,且一路撤退的還算順利,也就無謂再挑剔對方禮數不夠周全。
于是他便微微頷首,表示不做介意,旋即望著錢塘城對蕭摩訶說道:“錢塘城防大見規正,遠異往常,可見侯公確是知人善用,蕭郎于此恪盡職守。來日強敵進犯,也可無懼應敵。”
錢塘地處會稽與吳興的交界點上,又是錢塘江內陸航運與海運的重要港口。當其全盛時期,船市港口上甚至停泊著大大小小上千艘的舟船,乃是三吳地區最為繁華的地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