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9章年前準備
宋紅果起來后,站在前廈下,做了幾個簡單的瑜伽動作,屋前右邊的竹子到底扛不住零下十幾度的寒冷,已經青蔥不再,顯露出幾分脆弱的黃,倒是左邊的臘梅,迎著寒風盛開,越冷越是香氣宜人。
滿院的黑白色里,除了那兩樹紅彤彤的柿子,便是這角落里的一束嫩黃招展。
兄弟倆跟著李賀跑圈打拳,霍明樓收拾后院那些零零碎碎的活兒,少了一頭豬,家務減輕了不少,最起碼不用隔三差五的鏟糞了。
宋紅果系上圍裙,準備早飯,她盡量不重復,每天變著花樣的吃,時間充裕,就蒸包子、烙餡餅兒、還根據網上的精準配方炸過油條,起的若是晚了些,就做簡單的熗鍋面,疙瘩湯,大多時候是熬粥,八寶的,大米南瓜的,小米紅棗的,熬的黏稠些,直接可以當主食用,再調幾道爽口小菜,每個人煎個雞蛋,就是一頓飯。
反正不管她做啥,霍明樓和孩子都喜歡吃,回回都吃個干干凈凈,很是捧場。
今早她起的晚,就拿出秋上儲藏的那些西紅柿醬,炒香后加水煮開,再打上蛋花,做成酸香的湯底,然后下了些面疙瘩,出鍋時,再灑點香菜碎,便是美味的疙瘩湯了,好喝充饑,做起來省事兒,一碗下去,肚子里暖呼呼的,四肢百骸都覺得熨帖起來。
一家人坐在堂屋里吃的心滿意足,收音機里播放著一首耳熟能詳的童謠,“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燉大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走一走。”
凌志聽完,主動請纓,“媽,您和霍叔叔都上班,打掃房子這事兒,就交給我和小遠干吧。”
凌遠忙不迭的點頭,“對,我和哥哥做就好,保證完成任務。”
宋紅果自然沒有拒絕的道理,笑著應下,出門前,給他們準備好遮擋灰塵的帽子、口罩,手套,還有防護衣,干活的裝備十分齊全。
于是到這一天,便很多人家湊一湊,合伙做一鍋豆腐,留著過年用,宋紅果也沒打算搞例外,她不缺豆子,但實在沒時間,臨近過年,病人不少反多,而齊美淑又請長假了,導致科室里每個人都忙的連軸轉,她不好意思再張嘴說休息。
所以,她提前稱了五斤豆子,給趙保慶送了去,當地做豆腐是用鹵水來點,通常情況下,一斤豆子能出三斤左右的豆腐,五斤豆子就能有十五斤了,炸些豆腐葉、豆腐塊和丸子,足夠家里用的。
“這會兒就煮出豆漿來了那幾點起來推的石磨啊”
“哎,這算啥苦沒事兒,你們趁熱喝,下午把豆腐給送來,別耽誤了用。”
還有帶魚,是霍明樓托人買的,也有十來斤,除了干炸,宋紅果打算做成酥魚吃。
炸制這些東西,就需要手藝了,兄弟倆干不了,只能做些事前的準備工作,該洗的洗,該切的切,宋紅果趁著下午不是很忙了后,提早走了一個小時回家忙活,倆孩子給她打下手,后來,霍明樓下班了也幫忙,全家齊上陣,繞是這般,也一直干到大晚上,邊炸邊吃,晚飯都省了。
有了豆腐,家家戶戶就會開始準備炸菜了,這也是過年必不可少的習俗,通常是炸肉,蘿卜丸子,炸帶魚,炸山藥和地瓜,還有重頭戲豆腐,也有的人家會炸些麻花和撒子,各種各樣的炸貨,擱在一個柳條編的籃子里,能從這會兒,吃到過了正月十五。
二十五,磨豆腐,擱在過去,都是每家自己做上一板,一板豆腐大概四五十斤,過年炸菜做丸子、包素餡餃子,都用得上,完全不必擔心用不了,但現在不行了,豆子不那么好買,秋上分糧時,每家也就能分個幾斤,時不時的還得煮點吃,給家里人補一補,經過宣傳,社員們都知道浮腫病是缺乏蛋白質導致,而吃豆子就能很好的預防,所以,豆子就變得稀罕起來。
但過年嘛,臘月二十四這天掃房子就是個習俗,哪怕不贓,儀式感也必須有。
“好嘞”
兄弟倆來干,她再放心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