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了,即便如此,白圣也沒立刻跟李世民斗法,他只是停止繼續索要藥材,并表示自己怪想李恪的,要見他。
李恪沒有李泰受寵。
此時正在封地就任,雖然大多數事情不用他管,但他人要在那呆著,白圣現在要是偷偷摸摸消失離開,跑去找李恪,還不知得掀起多大動蕩,在他不能去就山的情況下,只能讓山來就他了。
也就是讓李恪回來見他。
而李世民雖然看不明白他爹的真實用意,但爺爺想孫子并且要見孫子,同樣不是什么過分的事,再加上李恪今年才十六歲,在封地其實就是個吉祥物。
根本發揮不了什么作用。
在不在并沒有區別。
比如說李泰,他從來就沒有去過自己的封地,官位還比李恪多很多呢,那些地方不還是正常辦公,正常過日子。
有他在,沒他在,壓根就沒區別。
李恪顯然也是一樣。
所以思慮了兩天后,李世民還是同意了白圣的要求,下旨將李恪召回來。
算是回來述職,順帶見見太上皇。
緩解下太上皇的思念。
然后過段時間還得再回去。
就是雖然把李恪召回了長安,見白圣,但時間有限,屬于限定款相會了。
隨著目的達成,除了白圣心情不錯外,最開心的就要屬楊妃了,做母親的怎能不思念孩子,相比較于幾個孩子都在長安呆著,想見就能見的長孫皇后。
她不要太思念一去就是一兩年。
往后不知還能再見幾面的兒子。
此時能沾太上皇的光,多見幾面自己的兒子,已是萬幸,如何能不開心
但是吧,因為白圣此時身份比較特殊的緣故,根本不相信他是出于思念孫子,才想見李恪的人也有很多。比如說長孫無忌之類,甚至于他已經開始私下揣測,并擔心太上皇想要參與進奪嫡。
但畢竟太上皇現在啥也還沒干呢。
所以長孫無忌再怎么擔心,也不能以莫須有的罪名去誣陷太上皇,更不好用自己的揣測去挑撥太上皇與當今陛下的關系,故而他只能多多注意大安宮。
同時進宮提醒一下長孫皇后。
不過總體來講,大多數人并不覺得太上皇還能掀起什么幺蛾子,貞觀前三年,當今陛下皇位坐的并不算穩,又是天災,又是簽訂渭水之盟,同時朝堂上還有不少武德舊臣,那三年其實是太上皇最可能復辟的時間段,但他并沒有。
越往后,太上皇能夠動用的人手越少,再加上當今陛下文治武功,越來越盛,皇位穩固,就更沒可能搞事情了。
因此多數大臣對此事并不在意。
長孫家比較在意的關鍵是在于,確實利益相關,他們家姑娘嫁進皇宮,生了三個嫡子,下一任皇帝幾乎可以說是穩穩的出自于他們家,怎能出幺蛾子
這種情況下,別說太上皇想搞事參與奪嫡,就是當今陛下想換個非長孫皇后所生的皇子做太子,他們也不能忍
謀劃了這么多年。
幾乎穩如磐石的國舅爺之位。
豈容出差錯,被橫插一腳。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