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十年年初,準確來講是過年的時候,白圣才注意到,李淵這老東西的大安宮里還有很多妃嬪,年紀最大的也不過才四十出頭,最小的則年方二九。
但實際來講,早兩年前,他就已經有心無力了,她們基本算是在守活寡。
所以年剛過完,白圣便特地下旨。
大體內容就是,無兒無女的,如果想離開大安宮嫁人,他這邊給出一份嫁妝,有兒有女,且兒女已經成年,結婚嫁人的,如果愿意,可以搬到兒子的王府或者女兒的公主府去住,不用留這。
為了讓她們沒有后顧之憂,白圣在下完旨,并且通知了一下他兒子李世民之后,還順帶著跟后宮妃嬪們開誠布公談了一個多時辰,表明自己是真心實意的為她們著想,所以才下的這道圣旨。
最后甚至于很直白的說。
自己就是年紀大了,想積點德。
不過即便如此,也還是有二十幾個并不愿離開,其中有的是無兒無女,但是娘家不靠譜,或者說她們并不信任自己娘家,所以寧愿待在這守活寡。有的是兒女早夭,不想再嫁,也沒處去,還有些是兒女尚未成年,暫時并不著急。
至于白圣的太上皇圣旨有沒有用
當然有用了,他又不是在干預朝政大事,只是處理一下自己后宮的女人罷了,甭管現在彼此什么處境,做皇帝的都沒道理,也沒資格插手他父皇后宮。
隨著消息外傳,以及一些妃嬪搬出大安宮,前往自己兒子王府,或者女兒的公主府定居,幾乎滿朝都是稱贊聲。
即便是李世民后宮里那些妃嬪。
也都紛紛稱太上皇圣明。
很簡單的道理,她們同樣不想有兒有女,自己卻只能在后宮中孤獨終老。
如果她們能僥幸活過當今圣上。
自然還是希望晚年與兒女團聚。
所以她們夸太上皇,實際上就是間接表明她們的態度以及想法,希望李世民未來也能學學太上皇,同樣這么搞。
除此外,那些與自己生母感情深厚的王爺公主們,顯然也很喜歡這結果。
總體來講,算是皆大歡喜。
可能也就李世民的情緒有點復雜。
怎么形容呢,就是他很討厭一些事情失控,比如這次這件事,就不在他的掌控中,相當于被太上皇以明謀逼著他必須跟進,不跟進的話,似乎連已經有些昏庸,能力也不行的太上皇都不如。
這種不受控制的感覺。
才是他情緒有些復雜的關鍵。
因此又幾個月之后,白圣都已經教會不愿意走的妃嬪打麻將,打牌九,并且沒事就跟她們在一起打牌消磨時間。
李世民也沒有公開表明自己態度。
只當沒先前那回事。
估摸著應該不會在生前明確表示讓后宮妃嬪,去兒子王府或者女兒公主府養老,大概率會等到彌留之際,留下遺旨,或者將這事留給下一任皇帝施恩。
畢竟他是皇帝,跟太上皇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