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肯定也不可能等死。
到時受苦的還是百姓。
所以白圣和李恪才會定下循序漸進慢慢來的計劃,比如先改進技術,降低筆墨紙硯和書本價格,又比如將各地的文教事業,納入官吏考核范圍。不管如何,如今大部分官吏都與世家門閥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很多人也以與五姓七望通婚為榮,多培養人才肯定沒壞處。
等有了足夠多的底層人才,接下來當然就是改革科舉,增加進士的名額。
一切都如白圣他們計劃的那樣。
緩慢推進著。
甚至于就連過程可能會遇到的各種暗地阻撓,白圣他們也都是心知肚明。
畢竟他們是真開掛了
面對李恪的那些操作,世家門閥們又不傻,很清楚他究竟想干什么,但畢竟沒有喪心病狂的直接動手,所以他們也只是暗地里做些應對措施,比如科舉的時候,盡量讓世家門閥子弟中進士。
又比如中進士之后的選官,如果這個進士是世家子弟,那么很快就能得到一個很好的官位,并且迅速上任,如果不是那就等著吧,一個蘿卜一個坑,而且就算有坑了,肯定也不是什么好坑。
世家子弟看不上的那些官位。
才輪得到他們。
即便李恪下旨,要求世家子弟的錄取名額不得高于幾成,他們也有辦法。
不能直接讓他們家子弟中進士,那就讓娶了他們家女兒,與他們家有姻親關系的寒門子弟中,如果不愿意,就算真有能力中了進士,也有的是方法讓對方坐冷板凳,遙遙無期的等待著候補。
在這方面,這些世家門閥很合心。
不過他們的這些應對方法,白圣和李恪早有預料,他們只是假裝無能為力的暫時放任,以及順帶等待時機罷了。
等到自認為有能力,卻無法中進士的寒門子弟內心怨恨不已,等到那些中了進士,卻依舊無法當官的人,內心憤憤不平,以及這些人的數量足夠多時。
就是李恪正式出手之際。
而這一等,便是整十年
咸平十年春閨,最新一屆科舉結束之后,幾個有真才實學,但此次卻落榜的寒門子弟,在李恪的暗示支持下,成功來到太極宮外,敲響鳴冤鼓,控訴科舉不公。同時其他落榜的寒門子弟以及中了進士卻多年沒能候到官職的人,也在李恪人手的引導下,聯合起來控訴。
算是另類的進行游行
緊接著,這事是理所當然的驚動了李恪,乃至于無上皇白圣,為了表示公正,他們祖孫兩個很快下旨,直接在大明宮外召開應答控訴會,大體意思就是讓那些鬧事的到大明宮外等候,他們會出面,聽取他們的控訴并且幫忙解決。
同時還歡迎所有長安百姓圍觀
保證公平公正公開
相當于另類的公審,也是另類將世家門閥的那些暗地操作徹底公諸于眾。
隨著控訴會開始,知道自己有人撐腰的領頭人趕忙站出來行禮,然后便將他所知道的世家門閥那些手段,一五一十的全部訴說了出來,并表示這樣的科舉根本就不公平,受那些高官的控制。
他們要是自身能力不夠也就罷了。
可現實明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