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接下來很多事無疑要得罪那些世家門閥,所以白圣與李恪商量了一番后,共同決定,由白圣出面,那些世家門閥要報復或者抵制,那也得找白圣。
關鍵的是白圣自信自己扛得住
“朕聽明白了,總體來講就是指現在的科舉不公平是吧,剛剛朕仔細分析了一下,確實不公平,不公平就改嘛
以后科舉前,所有考生都不允許接觸滿朝文武勛貴,不管你們彼此間有什么關系,都不允許接觸,所有主動接觸拜訪的,通通按作弊論處,免去資格
還有卷子,以后所有考生的卷子都由專人抄一遍,按標準的館閣體抄,同時卷子糊名,且閱卷的官員從定下來之后,就不允許再與外界有接觸了,另外日后考生的卷子,在考試結束,名次定下來之后,需要統一對外進行公布。”
“此外還可以增加個殿試,反正進士的人數也不多,殿試就由皇帝隨便選個題目,然后再考一遍,就在太極宮里面考,考完收卷,直接由皇帝來閱卷。
其他閱卷官員可以適當提提意見。
到時也能算是天子門生
這么簡單的事情,朕隨便想想就想出了不少解決辦法,你們卻這么多年都沒有改變,可見一個個沒有真正的為天下士子著想,剛剛,對,就是你小子。
覺得這樣的想法怎么樣
有什么要補充的嗎”
本來就是在演雙簧,剛剛控訴科舉不公平的那個,當然是趕忙跪地表示無上皇英明,真正為他們這些士子考慮。
此舉相比較于過去。
確實公平公正了許多。
然后白圣則適時表示,雖然自己的提議看起來很公平公正,但難保未來不會被人找到漏洞,所以自己的提議只能暫時使用,如果未來發現漏洞,不能永為定律,還是得與時俱進,適當更改。
這時李恪也趕忙表示皇祖父英明。
幾人一唱一和。
順利將科舉改革的事定了下來。
關鍵的是,他們這些話是當著所有士子百官,以及很多過來湊熱鬧的百姓說的,相比較于總人數而言,利益受損的只是少數,有好處的則是大多數,而且這番操作可謂堂堂正正,因為經過這么一剖析,是人都清楚,原來的科舉確實有很多問題,不公平不公正不透明。
而無上皇提出來的改革意見。
至少表面看起來很公平公正。
這時候提反對意見,那就是與在場所有寒門子弟作對,他們多少還是要點臉的,誰也不愿意在這時候強出頭,遺臭萬年,被萬人唾棄,所以最后大多數官員只能捏著鼻子,暫時認了這件事。
看起來無上皇的這些提議把漏洞補上了,但大不了他們回頭再琢磨看看。
有沒有什么其他漏洞可以鉆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嘛。
只要功夫深,總能有漏洞可鉆,比如說留一些暗號,提前了解一下文風之類,只要想鉆,肯定還是有漏洞鉆的。
最多要多費些功夫,比以前麻煩。
這些情況白圣再厲害也無法完全杜絕,只能盡可能公平,哪有絕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