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李太傅所謂的,天下無不是之父母,那怕是因為他從來都沒有遇到過,奏折里那些人所遇到的那些事,如若他把那些事情全部都經歷一遍,還能說出那番話來的話,老身倒是敬佩他。
沒經歷過說那么些話。
不過只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罷了”
白圣現在大概也能揣摩出些許元熙帝的心思想法,在她自己并沒有造反逼宮準備的情況下,自然只能盡量迎合。
設法說些對方比較愛聽的話。
果不其然,此時的元熙帝臉色變得更加溫和了些,雖然沒說話,但微微頷首的表情動作,無疑很認可白圣的話。
此時的他明顯不是將自己代入了父母角色,而是帶入了子女角色,而父母角色當然是太上皇,他是真心覺得,要不是太上皇瞎折騰,搞平衡,他那些哥哥也不會鬧得不可開交,雖說最后是他漁翁得利當了皇帝,可太上皇卻依舊不放權,平白給他帶來了很多麻煩問題。
這一切明顯就是太上皇的不是,他為了不擔上不孝的罵名,卻只能忍著。
所以在聽到李太傅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句話時,他內心是格外不爽,而白圣這個老太妃作為太上皇的長輩,此時不認可這句話,在元熙帝聽來,就更像是與他一樣,對太上皇沒那么認可。
“但大肆誅連,確實也不妥
老身倒是有個主意,可不是老身要干政啊,就是說說自己的想法,如若順著李太傅他們的話,那些叫囂造反的都是忤逆不孝之輩,合該將他們處死,可不還有一句子不教,父之過呢嗎,以此來誅殺他們父親嫡母,不也理所當然。
其他人等,則索性一并拿下。
有罪治罪,無罪便放了。
如此一來,倒也勉強能算是只誅首惡,并未大肆株連,最重要的是,對得起那些不惜用自身性命告御狀的人。”
聽到這,元熙帝的臉上已經不由露出了些喜色,用子不教,父之過,來應對李太傅的忤逆之罪,不就是以魔法作為魔法,確實巧妙,而且還相當合理。
后面的那些提議。
就更符合他的心思了。
一時間,元熙帝都有點懷疑,這甄老太妃莫不是會讀心,怎么能將他的心思看得如此透徹,每句話都正中心扉。
不過想想他還是覺得不可能,只將一切歸咎為人老成精,對方活了這么大歲數,懂得多點,對人情世故,甚至對他心思的了解多些,倒也不算太離奇
“老太妃所言甚是,朕唐突了。
看來有句俗語,說的倒還真有些道理,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老太妃世事洞明,一番言論給了朕不少啟發啊”
心情不錯的又與白圣寒暄了兩句。
元熙帝就告辭離開了。
同時內心隱約有點懷疑甄老太妃與他父皇間的關系,可能遠沒他想象的那么簡單,說不定甄老太妃還充當參謀。
替他父皇出謀劃策呢
不然一個深宮老婦人,怎么可能會懂得那么多,只根據他的一些抱怨,就推測出了朝堂情況以及他的心思,并且十分適時地提出了很不錯的解決辦法。
一個沒能力的老婦人好對付,可如果對方是一個能幫她父皇出謀劃策的老婦人的話,有些事說不定就得緩緩了。
誰知道她還隱藏了什么勢力手段。
反正都這么大年紀了。
把她熬死,再對甄家動手也不遲。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