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父母強勢,孩子性格在很多方面都會偏弱一點,這屬于后天環境因素導致的性格變化,倒也不能都怨李旦。
“你們就算沒有直接參與,知情應該是肯定的吧,罷了,朕也累了,都先回去吧,明日記得上早朝,正好也討論討論張柬之他們裹挾太子逼宮,該是個什么罪,先回吧,等明日早朝再說。”
今日確實天色已晚,以及給張柬之等人定罪也不適合直接在私下幾個人協商,況且這事她又不理虧,當然還是得拿到朝會上,討論謀逆該是個什么罪。
到那時不論是死罪,夷三族。
都是順理成章,合乎律法之事。
聽完白圣此言,在場三人的神色各不相同,太平公主是嘴角微揚,有些慶幸,相王一臉慘白,武三思則是略有些失望。但誰都不敢多言,只能再次祝福白圣幾句身體安康,萬壽無疆,然后各自行了個大禮,陸續起身,告退離開。
出宮后,三人是直接分道揚鑣,各回各家,而他們的家人,麾下官員則已紛紛出門聚在他們家,就等他們回來。
等他們帶回最新情報。
探討接下來該怎么辦?
相王府,相王李旦下馬車的時候是被人攙扶下來的,看到他這模樣,他的幾個兒子,妻子,乃至于幕僚長史,全都心下不由一沉,覺得情況有些不妙。
若非受到驚嚇,必不會如此,就不知這驚嚇究竟是虛驚,還是滅頂之災。
不過門口顯然不適合商討事情,接下來當然還是趕緊將相王迎回府里,帶進他們覺得相對隱蔽的房間,然后又派親信在房間四邊守著,確保沒有外人。
也不至于被人監聽到。
這才紛紛小心詢問起來。
“父王,可否詳細回憶講述一下進宮之后的所有經過,以及一切言論?”
李隆基對自己父親的膽子還是有所了解的,同時他也不覺得他父親能安然回來,以及相王府外面沒有任何禁軍圍著,會有導致他們被殺的風險存在,所以他覺得他父親可能就是自己嚇自己。
應該沒有他父親想的那么危險。
李旦對自己這個兒子的聰慧程度有所了解,此時也迫切需要些安慰,所以在深呼吸了一會,冷靜下來后,便趕忙開始詳細描繪起進宮的過程,進宮后的場景,以及在場所有人都說了些什么?
在聽到武三思彈劾之際。
不少人更是直接嚇得冷汗直流。
畢竟他們自己清楚,他們確實知道此事,雖說沒有十分積極參與其中,但肯定有幫忙保密,甚至適當的放放水。
若非如此,五個宰相哪有這么大能耐,如果宰相聯手就能直接逼宮造反。
哪個皇帝能放心睡覺?
不過等李旦說完,李隆基就立刻松了口氣,并趕忙寬慰道:“父王莫要太過于擔心,您難道還沒聽明白嗎,圣上已經將此事定性了,那就是張柬之等人裹挾太子造反,是他們在裹挾太子。”
“可見圣上并無意追究太子,至少絕不會傷害太子的性命,只是太子之位能不能保住不大確定。可就連直接參與逼宮的太子都能安然脫身,想來您和太平姑姑,應該不至于有什么大的危險。
故而父王完全可以放寬心。
圣上還是顧念母子之情的。”
聽及此言,李旦也是越想越覺得他這兒子說的有道理,裹挾這個詞無疑能夠將太子的罪過降到最低,突出了其身不由己,最關鍵的是,這話不是別人說的,是當今圣上所言,那就是圣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