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下子,眾大臣便無法再推脫了。
同時大家也能聽出,當今圣上對太子并沒有喊打喊殺的意思,故而太子黨大多都松了口氣,其中陳國公陸頌猶豫一番后,看還是沒人站出來替太子李顯說話,他這做妹婿的只能硬著頭皮道:
“圣上,太子既是被裹挾,不知此時是否安康,今日又怎生未曾上朝?”
他媳婦是太子妃韋香兒的妹妹。
同時他還身兼太子詹事,是再確鑿無疑的太子黨,此時自然有些憂心于太子,自從昨日兵變后太子就失蹤了,或者說進了皇宮之后便沒能再出來,不少人甚至有些懷疑太子現在是否還健在?
要不是白圣以裹挾來形容。
他也不敢站出來問這話。
“雖被裹挾,但未曾反抗,亦未曾示警,見到朕時更是一言不發,故而也當有罪,現今正囚于朕仙居殿側殿呢。
先定一下逼宮的幾個罪臣之罪。
再來商討他吧!”
白圣懶得說些模棱兩可的話,讓他們揣摩自己的意思,在鎮壓百官世家門閥這方面,白圣可比原身有底氣的多。
所以她是直接表明自身態度。
雖然這么做,很多慣會逢迎的官員必然說些心口不一的話,但即便如此也不影響白圣從他們的言辭當中聽出他們的傾向。另外,如果她都已經表現出如此鮮明的態度,還跟她唱反調的話,那他們的傾向和態度無疑就更加鮮明了。
聽到這,陸頌也不敢再追問什么。
同時內心已經下定決心,接下來一定要想方設法,將張柬之等人的罪行加重,多說他們壞話,他們越壞,就越能反襯太子李顯的迫不得已和被逼無奈。
不僅他是這個想法,在場其他太子黨,以及與張柬之等人沒姻親關系的。
大多都是這個想法!
因為在他們看來,張柬之等人明確逼宮造反已經沒得救了,必死無疑,要是成功也就罷了,成功了是從龍之功。
可失敗了那就是造反,沒得辯解。
用他們的犧牲換取太子安全,甚至于最好能保住太子之位,還是值得的。
“陛下,臣認為,張柬之等人當是為死罪,太子地位穩固非常,根本無需著急逼宮謀逆,此舉純粹是張柬之等人為博從龍之功,自作主張,太子他也是被裹挾逼迫,這才迫不得已跟隨他們。
甚至于說不定是被他們挾持而去。
還望陛下憐憫太子之苦。”
“陛下,臣附議,張柬之罔顧陛下圣恩,行此悖逆之事,當定死罪……”
“陛下,當夷他們三族。”
“不可,自高祖開國以來,從未有人被夷三族,即便是謀逆造反,一般也只誅殺首惡和參與者,其余人等流放。
還是當廣積善德,莫多造殺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