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王守仁一直視為珍寶,在平定寧王之亂后,王守仁也成為明朝三位因軍功而得爵的文官之一,另外兩位就是王驥和王越。
王越也很欣賞王守仁,笑道“伯安,難得與你在京師相見。”
王越已有多年未曾在朝為官,王守仁則只有在會試時,才會到京城來趕考,平時他便在余姚老家,或是往各處去游學,增廣見聞。
王越一向喜歡提拔后進。
以王越的見識,自然能看出王守仁不凡的軍事才能。
所以即便王守仁只是個舉人,卻能得到非一般人的待遇,那就是被王越欣賞,甚至以忘年交一般真心相待。
“王老,學生特地備酒宴。”王守仁道。
王越道“老夫不能飲酒。”
王守仁面帶不解。
王越嘆道“西北時,因為胸痹的毛病,險些死在回京路上,從此之后滴酒不沾。況且如今老夫也正在當值。”
“王老不是回京師,到兵部坐鎮部堂了嗎”
王守仁很奇怪。
王越現在已不在軍旅中,為何今日是以戎裝出現
還有王越所說的當值,又是何意難道說京城左近將有戰事發生
他所不知道的,是王越時刻留意,只等張周給出準確讖言,皇帝下令,然后他隨時可以帶兵前往西北準備來犯的韃靼人決戰。
因為這是王越人生最后一次以軍功得爵的機會,他比任何時候都斗志昂揚,可以說他時刻都把心中的弦給繃著。
王越笑道“西北尚未平定,草原狄夷仍舊有不臣之心,老夫不能松懈。”
“是。”
王守仁雖不知具體是怎回事,但也為王越這種時刻為家國而準備的情懷所感染。
王越與他一同出了亭子,王越還要回京見張周,自然不能跟王守仁相處太長時間。
“伯安,此番你備考如何這次會試,能高中了吧”王越關切問一句。
王越之所以對王守仁備考很留心,是他覺得,只要王守仁中進士,以后就有機會調遣他到西北當差,這也是王越為將來西北安定所準備的一步棋。
王守仁道“三年中,時刻未敢松懈。”
“好。”王越笑著點頭,“年輕人,最有朝氣,老夫最近也見了一位跟你一樣有這般雄心的年輕人。哈哈,想來你們會相見的。”
王守仁很好奇這是誰,但他沒好意思問。
問出來,就顯得自己小肚雞腸,非要跟人爭個高低一般,他是不屑于跟人比試的。
王越道“老夫聽令尊提過,你從不以失敗為恥,而以為失敗沮喪為恥,這就是疆場上治軍者的優勢。老夫希望你將來能文武兼備,這天下的讀書人,有你這般雄韜武略的,也的確是少見啊。”
“多謝王老贊賞。”
王守仁能以被偶像鼓勵而為榮。
“好了,你備考去吧,或在你貢院會試奮筆疾書之時,老夫也將完成人生最后大事,安邦定國不分長幼不分文武,或以詩文筆墨,或以弓馬刀槍。共勉”
“共勉”
王守仁抱拳與王越行禮。
他心中也升起無限豪情。
王守仁目送王越騎馬遠去,仍舊不肯收回目光。
家仆過來道“少爺,夫人已在催促,說是再有幾步路,就到京師。”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