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剛來,絲毫不知情況。
戴義問道“是否找巡場官問問”
“不用,他答完會交的。”朱祐樘對張周回以笑容。
戴義汗顏。
心說你們君臣倆這是在考試和監考嗎那眉來眼去的樣子,不知道的還以為你們是在串通考題呢。
張周的確是在中午時,已將文章寫好。
但殿試不能急著交卷。
人是一起來的,走的時候也要一起走,基本上要到天黑。
朱祐樘等了一會,確定張周的文章的確是寫完了,他似乎也才放心下來,這才問一旁的戴義“太子今日可有用功讀書”
“回陛下,今日翰林院并不進講,這兩日太子都需自行溫習。”
正在殿試時,東宮講官有的也需要當殿試讀卷官,比如說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侍讀學士李杰、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侍講學士焦芳、詹事府少詹事兼侍讀學士王鏊,他們三人在東宮講官中算是德才兼備的,很快也可能會從他們中挑選一位新的翰林學士填補程敏政留下的空位。
講官要應付殿試讀卷,那學生朱厚照,就可以休息三天。
朱祐樘道“走,去看看”
朱祐樘看了大明最牛逼的三百人考殿試,自然就想到自己兒子的學業。
這頭張周已完成考試,只等著交卷,他可以放心去看看兒子,想抓一下兒子的課業。
走之前,他還跟張周點頭示意,意思是,朕先走了,咱回頭再聊。
一直到日落西山時,收卷和彌封才正式進行。
到掌燈時分,眾考生才重新集結,把考試所用的東西都裝在考籃之中,跟入場時需要嚴格排隊不同,出場時基本是誰先完成了往前排,而后完成的在隊伍中隨便找個地方站。
張周在人群中見到了唐寅的身影。
唐寅見到他,面色復雜,對他拱拱手。
話也不多說,就算要說幾句,也要先等出了宮門。
一行人在執事官的引路之下,緩緩走出左掖門,并順著長安左門出最后一道宮門。
等出來之后,眾人也就終于可以稍微說幾句,再準備各自離開。
“張兄。”林庭是最先過來跟張周打招呼的。
開考之前,其實他就想跟張周接近,先前張周中會元,他跟張周一起等消息,結果沒等到就把張周給送走,這次當然是要來恭喜一下。
張周笑著對他拱手。
“這位就是張秉寬吧久仰大名。”又有一人走過來,很年輕,也很熱情。
對方也自報家門“山西襄垣,劉龍。”
劉龍年不過二十出頭,歷史上是弘治十二年的探花,看樣子就很健談,本身也因他是軍籍的緣故,年輕人之間也有一些共同語言。
很多人也在往張周這邊聚集。
張周大致可以理解為現在殿試剛結束,大家伙也沒必要去攀什么同年之誼,因為也不知道未來誰的名次誰高誰低,但要攀一下關系,不如都來張周這里,跟他先打個招呼混個臉熟
不為別的。
就在于現在誰都知道皇帝信任張周,這一科的貢生又是以張周為會元。
來跟會元打個招呼,沒毛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