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當然不覺得大明邊軍取勝是多么讓人憤怒的事,而是他覺得,自己好像是被戲弄。
火炮
原來這就是當時張周“無可奉告”,還得到張懋力挺,說能破敵的東西
朱祐樘指了指剛調遣人手去請張周,回到他身邊的蕭敬道“你說。”
蕭敬道“張先生先前鑄造十二門子母神威大炮,讓安邊伯等人帶到寧遠,此炮平地射程有二里,若是架設于城頭射程更遠,且炮彈落地之后形成開花之勢,周圍百余步范圍內近乎是寸草不生”
“啊”
在場的文官就算再忍著,不想發出感慨,免得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但聽了蕭敬的話,他們都還是快驚掉了下巴。
蕭敬一看效果達到,繼續道“此戰中,安邊伯故意固守在城塞之內,吸引胡虜靠近扎營,并以騎兵于城西門之外列陣,隨后胡虜以數千騎兵突襲而至,妄圖以弓弩等逼退寧遠軍將,在胡虜騎兵突進至半路時,十二門字母神威大炮齊鳴,連續五輪齊射,以六十枚開花彈炸得胡虜騎兵陣人仰馬翻,隨即安邊伯等邊將親自領兵上陣,開戰追逐廝殺建昌伯本人在此戰中親手擊殺胡虜校尉一名”
聽到蕭敬的話。
在場的文官站不住了,一群人都在私下里議論紛紛。
這腔調怎么像是偏頭關一戰的翻版
也是不起眼被他們輕視的將領,上次是朱鳳,這次是張延齡,居然都能親手在戰場上親自斬獲敵人
這是有多順,都能讓張延齡上陣殺敵
那是不是換成任何一個會騎馬的,都能上陣殺敵
朱祐樘此時心情大好,抬頭看著午門門洞道“朕也沒想到,此戰會如此順利,首功還是應當在秉寬身上。既是他神機妙算,推測出狄夷進一步侵犯之地,又建議讓朕調兵遣將做了安排,更是由他親手制造出神威遠炮,此戰可說是邊軍對狄夷彰顯神威的又一座功碑啊。”
“恭喜陛下。”
上次是徐瓊出現先道賀,這次卻是謝遷先走出來道賀。
由謝遷帶頭,其余的大臣都識相,也都一齊來恭賀朱祐樘,也算是為皇帝拍馬屁。
之前皇帝都說了,以結果論英雄,現在就算結果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說后續的追擊戰結果還沒出,也可能有虛報戰功但現在計較這些細枝末葉還有意義嗎估計朱鳳等人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虛報戰功吧
如果這功勞是任良等地方將領報上來的,注水成分就會很大。
可朱鳳等人到底是皇帝親自派去的,再加上寧遠距離京城也不遠,如果報的是一場大捷,朝廷豈能不派人去查
“諸位卿家,朕一向講求的是用人不疑,以后還望你們能多加理解。”
關鍵時候,皇帝反倒謙卑起來。
這話既好像是在為他用朱鳳和張延齡做解釋,但在大臣聽來,更多是在為聽信張周這件事做鋪墊。
你們看看,朕在九邊問題上,聽了張周兩次,都贏了吧
不管用的什么人用的什么大殺器,能贏就行,反倒是你們閑的沒事挑剔他,有意義嗎
李東陽走出來道“陛下,不知遼東進一步的動向是如何可是要以遼東為突破口,出兵草原”
“朕暫時還沒想好。”朱祐樘沒有給這些文臣打包票,正如他現在一切都聽張周的,如果現在張周說適合出兵草原,那他近乎可以毫不猶豫派兵去,他自己也就不做這種“外行人”的提議。
李東陽不由看了旁邊的劉健一眼,似乎現在他更加理解劉健先前點張周為狀元的舉動。
如果敵人擋不住那還是“同流合污”吧。
朱祐樘沒有讓大臣跟他一起等張周。
就算要為張周表功,他也準備在來日奉天殿大朝時,當著文官武勛、王公貴胄的面,來一次像樣的封賞,讓別人知道他用張周是多么正確的事情。
當張周入宮時,眾大臣已經零散而去,張周只需要到乾清宮見朱祐樘便可。
“秉寬,知節不負你所望,也不負朕之所望啊。”
朱祐樘都沒在自己的座位上等,而是立在乾清宮內,只等張周到來后,上來就抓住張周的手臂,用激動的話語對張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