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朱祐樘非常高興,尤其是張周給他展現了一個非常美好的未來,“秉寬,此番朕所選的研武堂進修者,除了保國公、成國公二人之外,其余的侯、伯,將領之等,皆都是朕認為可以助大明平草原之人。”
張周問道“那是在陛下看來,保國公和成國公二人不行”
朱祐樘認真點頭“的確不行。”
嘿。
張周想說,我說話直接,陛下也學會了。
“不是朕瞧不起他們,是因為這些國公,早就失去了進取之心,過去這些年,但凡在邊疆戰事上,他們皆都沒有立下功勛,反而是屢屢為言官所參劾,朕要的是年輕人,尤其像是知節這樣的,朕還讓壽寧侯也去進修,但你不必給他多高的期望,朕不過是為應付皇后而已。”
又是很直接的話。
張鶴齡也要去進修,但卻是“旁聽生”。
“他們中到底有誰能堪當大用,或者你認為何人能委以重任,你盡管跟朕提。”朱祐樘道。
張周拱手道“陛下既然如此說,臣真還有所請,臣認為有二人,可為所用。”
“說。”朱祐樘道。
張周道“之前戶部郎中王瓊,以監糧官身份前往遼東,在遼東一戰中居功不小,且在火炮事宜上他也非常知悉,臣請讓他也到研武堂,以其為講官,協助臣教導之事。畢竟平時臣很忙,不能總在那。”
張周其實想要的,是自己當個校長就行,何必要當講官呢
具體講課的事,指望朱鳳
還是找個有威望,將來也能打仗的人才好。
但如果是太耿直的大臣,是不合時宜的,就好像楊一清這樣的,本事再大,他敢用嗎
再看王瓊那就不一般了。
王瓊最大的特點,其實就跟王越很像,那就是善于應酬。
說好聽點,叫知道審時度勢,說不好聽的,就是個拍馬屁的小人。
歷史上王瓊在正德年間的作為很不堪,雖然他提拔了王守仁,能知人善用,在平定國中之亂或是西北之亂時,居功很高,但就在于他刻意逢迎,還有直面巴結皇帝而不跟文官商議朝中大事
在他跟楊廷和、彭澤成為敵對勢力后,也就導致在嘉靖登基之后,楊廷和輕易就利用手上權力把他給搞垮。
但他王德華的能力,誰敢否認呢
“嗯。”朱祐樘點頭,“之前朕還在想如何賞賜他,要拔擢他為侍郎,怕他資歷不夠。但若調往地方,則不能發揮其才,還在想是否以他為僉都御史往西北為一地巡撫官既然你提出來,那就留他在京敘用。你說還有一人,是誰”
張周道“此一點,臣有點不太好意思說。”
“是唐寅嗎”朱祐樘笑著問道。
張周卻很認真搖頭“并不是。”
“哦那是誰”
朱祐樘也提起興趣。
名義上,唐寅已經是張周的師弟,但最近唐寅顧全身份,一直都還沒去正式拜師,或者說叫拜師兄。
張周道“是為本科進士,王守仁。他是翰林侍讀王華之子。”
“此人有什么作為嗎”朱祐樘不太明白。
張周笑道“臣也是從威寧侯口中得悉,他才能卓著,且曾見過他的文章,發現其雄心及用兵方略,認為可當大用。臣也想調他過來畢竟如今他只是在觀政,于研武堂內供職,也不影響他將來調職六部或地方。”
“嗯。”朱祐樘點點頭。
一個普通進士而已,只要張周需要,他可以隨時調任。
畢竟這是事關他心中理想的大事。
“你想用誰,跟朕說一聲就好,只要是年輕人,有實力的,朕一概可調去研武堂”
“謝陛下。”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