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一炮過去,會那樣啊”
“如果有人站在那邊,就會死了嗎”
“為什么兄長你可以出宮呢”
小妮子滿腦袋都是問號,也直言不諱去問她大哥。
朱厚照不耐煩道“何來那么多問題小小年歲,成天不知道在想什么。”
身后的張皇后道“太子,你還好意思說你妹妹你成天都在想什么”
“母后啊,兒臣正在給妹妹講規矩呢”
“少講什么規矩,以后少出宮門,如果火炮不小心傷到你,大明可就要出亂子了。”
“哪那么容易呢兒臣身體好著呢就是今天有點冷”
朝堂上。
戶部尚書周經正在奏報有關各地的瘟疫情況。
冬天到春天這段時間,一般都是瘟疫的高發季節,而各地的疫情,一般也都是等到春末時,才能得到具體的上報,很多地方也能總結出詳細的奏疏。
其中就涉及到去年里京師周邊天花疫情擴散的問題。
“以各地種過痘瘡神藥的匯報,到目前為止,但凡是在痘瘡傳開之前,有種過此藥的,至今未有一人有發病跡象。”
“原先神藥只在京師左近為人所種,隨即往遼東、西北等處,多加種藥,而江南各處在去年時瘟過去之前,就已有推廣,目前江北各處中,有河南、山西等地,相繼跟朝廷所請,以神藥所贈與,江贛以西,包括湖廣、四川等地,種藥者仍只有十之一二,若再有痘瘡時瘟傳開,只怕仍會有黎民因此所累”
一樣東西的驗證,需要時間。
張周想推廣牛痘,最好的辦法,其實就是用皇室來當引子。
如果說連皇家都能種,那百姓憑什么不能種
以前朝中都不相信這玩意管用,各種挑剔,但隨著半年時間過去,朝中這些大臣基本上人人都種了,或者是身邊人都給種上。
現在再說不種的,那就跟傻子差不多。
跟張周剛到京師時,形勢完全不同。
朱祐樘在聽完周經的匯報之后,嘆息道“如果此藥能根治痘瘡,實乃大明之幸。藥是有的,只是唉朕也不知該怎么說。不要讓百姓知道藥是因何而來,今年內,盡可能讓大明的百姓都種上吧。”
吏部尚書屠滽走出來問道“陛下,此藥到底是如何所煉成何以自古以來都無法根治的痘瘡,能以此來化解是否應當等驗證之后,過幾年再推廣呢”
以屠滽的意思,半年時間還是太短了。
萬一是慢性毒藥,過個十年八載的再發作,到時大明人人種藥,豈不是說大明人口要死絕
朱祐樘皺眉道“此藥是秉寬所制,朕甚至都未因此而封賞過他至于如何煉的,難道還要跟你們詳細說嗎至于你們說這藥未經驗證就問你們,現在還有誰沒種的嗎朕親自都種過如之前所說的,就算是最毒的鴆毒,那一點點會致人死命嗎”
屠滽無言以對。
其實在場還是有大臣沒種的,當然他們也不會對外宣揚,免得被人當異類。
說白了,他們還是不放心。
既然那一點點的藥不致命,為什么一點點就能讓人的身體抵擋天花講不通啊。
“最近西北各處的邊患奏報,明顯少了很多,連延綏地方都已有月余未曾有過上奏,眼下各處的邊患,也因為秉寬出謀劃策,還有威寧侯、安邊侯等人的驍勇善戰,大明邊疆已安定了許多,不過朕的意思,今年邊備還是要加強,尤其是造火炮方面,朕準備再調撥帑幣十萬兩,用以造炮。”
朱祐樘現在等于是伸手跟朝廷要錢了。
也不是為他自己。
但大臣一向會在皇帝提出用銀子方面,給制造一些麻煩,皇帝要多少一般是要打折扣的,而往往朱祐樘都不會跟他們太過于爭執,對朱祐樘來說,夠用就行。
先前以天花瘟疫說事的周經,繼續道“陛下,去年直隸鳳陽淮安二府及鳳陽右中等十衛所,遭遇水災,地方提請免弘治十一年秋糧子粒,共二十七萬四千六百四十八石有奇。”
陛下,您不是要錢嗎
咱就說說去年江淮水災的事。
朱祐樘道“這件事不是已經提報過了嗎為何還要拿到朝堂上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