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李東陽和謝遷都在點頭。
猜來猜去,還不如找人去探尋一番,只要有人能見到那部所謂的大明會典,基本上就可以水落石出。
“找誰總不能去問林亨大吧”謝遷笑著問一句。
兜兜轉轉又回到最初的問題。
信息不對稱。
而且好像沒法跟張周取得最直接的聯系。
有關大明會典的初稿,張周已讓人做了簡單的刻印。
其中由張周擇選了一些可能會有爭議的部分,單獨謄錄下來,找人送去給程敏政,再由程敏政參考意見。
程敏政人在家中坐他在京師的宅邸,只留了一名老仆,既當門子又當掃院子的,平時生火做飯也是這老仆程敏政大概覺得自己是被下人坑怕了,但凡是能自己干的事,絕對不再假手于人。
“會典張秉寬”
程敏政心想,這么荒唐的嗎
顯然他心中沒法把這兩個關鍵詞聯系到一起。
“是的老爺。”老仆道。
“去把書抬進來我親自去吧。”
程敏政以為既是大明會典,一定是厚厚一摞,至少也有個七八十本書的樣子,可到了門口,見到張周派來送書的錦衣衛,見到只有兩個薄薄幾十頁的小冊子,他登時眉頭緊皺。
但他還是沒有當著錦衣衛的面說什么。
拿回書,把門關好之后,他嘆道“就算天機之事,他有一張利口,到底還是不能信他身上的全部。這是在跟我言笑嗎”
程敏政捏著兩本書,有種想把書丟在地上從此不理會的想法。
說起來是張周幫了他,但他又覺得是張周害了他。
從程敏政的角度,他會去想,要不是張周之前有那么大的風頭,別人會誤會張周找他索要題目
不管是誰的錯
都怪張秉寬
“老爺,先前來的錦衣衛百戶,好似是說,那位張狀元提到,老爺日后能否回朝,全看這次的機會了。”老仆本分中透出一些虔誠,該說的還是說了。
“就靠這個唉”
程敏政嘆口氣。
“好歹他也能掐會算,難道他真覺得,我是有何不甘心不成倒還不如讓我早些回鄉,讓我過幾天清靜日子。”
程敏政對于官場也沒多大的留戀。
如同他在弘治初年被人參劾,便主動辭官回鄉一樣,當官對他來說真不是什么人生追求。
最多是點綴。
有則好,沒有也不影響生活。
“老爺,咱家就怕快沒米下鍋了”
“啥”
“先前為了贖您的徒刑,花了不少銀子,先前您買書的銀子,都還賒欠著,人家聽說您落難,去了咱祖宅討,家里人不得已給支付了。家里也多番來信,說是希望老爺尋個門路,能幫補一些”
“咳咳”
程敏政這才知道,原來自己不當官,連一家老小都沒法養活
“百無一用是書生啊”程敏政在那感慨。
“老爺,就算是給那位張狀元面子,他也說了,只要您能在這上面多改動幾個字,每個字都能給不少的潤筆,您就從了吧。”老仆苦著臉。
他的想法是。
你一家老小餓肚子,難道我一家老小不餓肚子
作為程家的老仆,誰還不一樣呢
“最煩的就是給一些不學無術的人掌眼書籍、字畫,都不知道是什么東西唔,張秉寬應該也不算是不學無術是吧”
“是啊老爺,他是狀元,不會無的放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