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說我們相信秦纮
朱祐樘繼續道“總制三邊軍務人選,這幾日內,朝堂要先行商定,至于是否要出兵河套、如何出兵,著兵部擬定行軍章程之法,內閣每日留一人值夜于值房,司禮監隨時調軍務急報上呈,無論時候有多晚,朕都會親自閱覽。”
“是。”
戴義出面替上疏幾個被點名的衙門應承。
皇帝的意思,眼下就已經是戰時狀態。
你們也先別想怎么防守了,還是先想想以誰去總制三邊軍務,商討怎么出兵給韃靼人一個教訓的問題,還要把耗費什么的都給算清楚,就算朕說過要不計成本,至少也先告訴朕,這場仗到底可能會損失多少。
朝議結束之后。
眾大臣出了奉天殿,早就已經炸開鍋。
很多御史言官有打算去勸諫皇帝的
“成化時,多乃因韃靼屢屢進犯,不得已而為之,如今韃靼幾次犯境都是無功而返,若此時輕啟戰端,只怕遺禍無窮。三位閣老當勸諫于陛下,令陛下放棄出兵河套之議”
內閣三人,自然就成為眾矢之的。
以往謝遷還會說,你們行你們上,不行就別瞎逼逼。
但這次他不會這么說。
因為從這次的立場來說,文官已經成為命運共同體,大明出兵已難分什么利弊,是否出兵也各有好處,全看一個立場問題。
如果謝遷跑去質疑這些御史言官,那就等于說他們跟御史言官站在了對立面,那以后誰還會聽他們的
“張秉寬呢”
李東陽故意要把矛頭指向張周。
他看似是在尋找張周,更好像是在提醒在場大臣,你們要勸諫皇帝,還是讓張周上更為合適。
謝遷用“還是你老李”牛逼的眼神望了李東陽一眼,大概覺得這招“禍水東引”很牛逼,讓大臣去圍攻張周去。
但眾大臣沒有在人群中找到張周的身影。
張懋走過來道“朝議之后,陛下已召秉寬去內廷,爾等沒看到嗎”
元守直道“難道陛下是要單獨跟張某人探討軍情不成”
張懋笑道“良弼啊,要是你能屢屢料敵于先,陛下問策于你,也不是不可”
“你”元守直差點想過去跟張懋拼命。
但武勛那邊現在態度也很強硬,且還有種要共同進退的意思,見元守直面紅脖子粗準備要挑釁,一群武勛站在張懋身旁,好似是在聲援。
元守直就很識相,只是在那干瞪眼,也不靠前了。
掐架
真掐不過,就算張老頭年近六十,好歹也算是行伍出身,元守直憑什么去掐
李東陽見找不到張周,便質問張懋道“英國公,陛下可有征詢過都督府有關出兵事宜”
矛盾轉嫁不到張周身上,就往武勛身上引,總歸不能讓那群人總盯著我們閣臣。
張懋笑了笑,他過來,其實就是幫劉健他們解圍的,別看他平時嘻嘻哈哈的,但在政治思維上,他并不比內閣任何一人差,這是幾十年磨礪出來的經驗。
張懋道“諸位,搜套之事,歷來有之,又不是第一次。何以要有如此大的反應難道只是因為有了張秉寬,搜套的勝算更大還是說諸位怕他借此機會跳到爾等頭上”
“姓張的,你簡直是欺人太甚”
“大明蠹蟲全都是你這般模樣”
因為張懋的質問,現場又亂了起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