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王威寧死了又如何
王威寧死了,還有朱知節,更重要的還有張秉寬呢。
朱祐樘聽到張周的話,顯得很振奮,問道“張卿家,你認為若是出兵于鄂爾多斯,此戰將會有幾分勝算”
大臣一聽就知道,皇帝心意已決。
這是非戰不可了。
張周道“陛下,臣不太明白此話的意思。”
皇帝聞言皺眉。
在場大臣也都用好奇的眼光看過去。
你們君臣不是在這里唱雙簧嗎居然還問皇帝是什么意思
問你幾成勝算,你本事大,直接說十成,皇帝也不會反駁你,你說八九成,我們還能說什么不成
張周舉起笏板道“韃靼久有不臣之心,放牧于草原,卻不守朝廷所敕給的牧場,屢屢進犯我大明,殺我將士擄我臣民。如今他們更是大張旗鼓進駐于河套,將我大明將士置若無物。臣心中所想的,乃是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哪怕出征連一成勝算都沒有,就不該出征就該繼續看著韃靼繼續不守臣道”
此言一出,大臣們議論紛紛。
以謝遷為首的人差點想出來跟張周好好論一論。
謝遷心里也來氣。
你這臭小子
平時我能言善辯尤侃侃的毛病,全都被你學了去,而且你哈變本加厲,你這都打了什么比方
皇帝問你幾成勝算,你愣是不正面回答,感情你小子想當我謝于喬第二是吧
張周的話,若是換了他人口中說出來,就算是謝遷,也有不敬之意。
公然質問皇帝,身為臣子的有幾個膽子
但他的氣勢很足。
朱祐樘聞言之后,更是感同身受,一臉憤然道“張卿家所言極是,莫說是如今天時地利都站在大明這一邊,就算不占,難道就該坐視韃靼勢大無論韃靼內部是否有紛爭,也無論草原未來局勢如何,隔岸觀火不如主動出擊,朕十分認同。”
“陛下”此時由左都御史閔珪出來,想要勸阻皇帝的野心。
朱祐樘抬手打斷閔珪的話,繼續道“朕先前未提,除了安邊侯和王瓊之外,朕已跟閣部等人商議好,以秦纮總制宣大軍務,鎮所暫定于偏關。至于總制三邊軍務,以及未來是否要出兵之事,也要看火炮鑄造情況,朕先前跟諸位卿家提到,要增調帑幣以完成鑄炮,諸位卿家如今可有何意見”
大臣們這才知道。
原來皇帝一直在這里等著呢。
怪不得先前西北看起來平安無事,皇帝卻主動提出要增加鑄炮的預算,感情皇帝已認識到西北非要主動出擊作戰不可。
李東陽走出來道“臣認為,如今當以固守偏關為主。”
“為何一定要固守呢”朱祐樘質疑道,“死守邊城,韃靼總會進犯,以偏關目前的局勢,進退維谷,難道要喪失偏關駐守,而令韃靼有機會長驅直入若死守,以何為守”
朱祐樘又說出了他心中屬意于主動出擊的原因。
偏頭關的確是不太好防守,而且現在草原上各部族因為生存問題,除了完成內部兼并,就是不斷襲擾大明的邊關。
說白了都是為了活命。
偏頭關靠王越的威勢鎮著,一直沒出事,難道把朱鳳他們調過去,一定能管用
既然守的話漏洞百出,還不如把戰略調整為主動出擊,把可能會出現的戰場,從偏頭關挪到草原腹地,至少也先挪到河套地區,比如說鄂爾多斯。
李東陽足智多謀,此時也不好說什么。
難道跟皇帝說,我們相信朱鳳和王瓊,一定能把偏頭關給守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