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baatba真大啊
張珂立足于泛濫的少澤之中,悄然間變色的猩紅雙眸上下掃視著正在飛速逼近的龐然大物。
陰云是祂的冠冕。
風雨是祂的披肩。
雖然不顯山,不露水,但僅一個出場便已將天地轉變成了祂的專屬王國。
此刻,萬籟俱靜,靈機暗沉,仍然能留駐于天地之間的只剩下了水汽,其急速攀升而富裕的濃度,哪怕是在一片暗沉的天色下,也呈現出一種迥異于黑暗的灰白之色。
似霧,像水。
遠方天地的模樣正在迅速地模糊,世界在分層割裂出一個個平行的牢籠。
而那充斥著每一個角落的水汽更是喧囂塵上,每一個狹小的粒子都表現出如同活物一般的韻味,它們在憤怒,在嘶吼,劇烈而雜亂的聲音在經過了片刻的調理之后收束為一。
“罪”
“殺”
“死”
聽著這些簡短,稚嫩的吐字,那些原本聚集在張珂身側不遠處,拉新人下水的水神們,如今一個個面如土色,抖如篩糠。
那畏畏縮縮的模樣哪兒還有身為一方神圣的威儀可言。
就這么怕嗎
確實怕。
作為古老昆侖神系的一員,應龍的生辰已不可追溯,就蠻荒,以及后世的相關記載傳聞而言,祂與燭龍,西王母,帝俊,天吳,四方之神等十多位蠻荒神圣應當屬于這個古老文明生命最漫長的生靈。
雖有后來追平者,且數量不在少數,但論年歲這一方面,還是無人能夠動搖的。
至于誰少誰長,當事人或許知曉,但也沒人會不開眼到給祂們之間分個高低。
眾所周知,古老的未必強大,但強大的必定古老
遵循這個守則,作為蠻荒概念古神中的一員,應龍身具創世、造物、滅世三位一體的概念性權柄,是天下萬龍之長,是鳳與麒麟的始祖,而在后來還分潤了風雨相關的權柄,乃至于自軒轅到大禹時代的連年征戰,戰神的概念也被其收束
東方文明不與其他文明相類。
在較為傳統的玄幻,魔法文明中,有關于權柄跟職責一類的存在,大多都有一個準確而完善的源頭。
就如同光明與熱最終會歸結到太陽神身上一樣,世間萬物的存在都有其份數的一個大類,而執掌這一類權柄的便是主神,而至高神,神王之類則獨攬創造跟毀滅的大權。
而在東方文明之中,某一類權柄卻能供多位神圣分潤。
就拿后世最熟悉的功名利祿來講,祈求神靈關照的話,你可以拜會文昌帝君,也能去找魁斗星君,朱衣神跟純陽真人呂洞賓祖師也同樣管用,甚至于實在不行還有大成至圣先師孔子。
主打的就是一個選擇多,門關了還能走窗戶。
從明面上來看,一權多神,將完整的權柄拆的七零八落,對于所屬的神明而言并不是一件好事。
就如同一個蛋糕,只一人吃有點撐但是還好,可兩個人,三個人乃至更多的選擇就會導致每個人都能沾到點,但大家都吃不飽。
從利益的分配而言,眾樂樂不如獨樂樂。
但東方文明這種共享的姿態仍能從上古傳到九州,乃至于張珂所在的后世也并非沒有道理。
就拿張珂自己舉例,說句到反天罡的話,現在的張珂除了權柄的數量方面不夠全面之外,他所承擔的職責跟皇天后土的結合體并沒有太大的差別,甚至還沒有天庭地府的分潤。
就權柄的完整性而言,張珂哪怕不能跟皇天后土兩位掰腕子,在九州神系中也應當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存在。
但就實際而言,拋卻那些歪七扭八的雜亂關系,跟水面以下潛藏的巨物,只論本體,現在的他在天庭中也不過排在第三梯隊。
一者皇天后土。
二者六御,三清,五方,三官,五岳,酆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