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輝祖與李景隆連忙再次應道。
韓崴連忙回道“陛下明鑒,微臣對陛下忠心耿耿,日月可鑒”
講堂大樓、宿舍大樓、武官夫子宿舍、食堂、茅房、藏書樓、軍械樓、沙盤、校場、花園
朝堂上的文武之爭,也進入尾聲。
這下,徐輝祖與李景隆不由臉色一苦。
又或者,再去與朱高熾兩人,談論談論邸報與郵局的未來業務變化
反正,這些事都是郭安最得心應手的事,還不涉及朱棣的忌諱。
我大明應接受其乞降,并學太高祖皇帝那般,將韃靼人安置于大明腹地,慢慢教化”
“陛下”
越聽,越是滿意。
“是,陛下”
“陛下”
朱棣神色不變,而一旁的李景隆等武將,則是滿臉鄙夷的斥罵道。
“是啊,陛下,韓御史還不到知天命之年,怎能年老力衰如此公然欺君,微臣請求陛下嚴查”
“陛下,曹國公所言極是,我等武將已將韃靼打的乞降,那受降與教化之事,只能韓御史此等大儒前去”
“韓御史說笑了”
不管朝堂上,因為兵校而吵的天翻地覆,文官武勛大打出手,都與郭安沒有關系。
“呸”
朱棣有些煩躁的擺了擺手。
而韃靼之地距離大明數千里之遙,微臣擔憂如此長途跋涉,必然會生出疾病,誤了陛下要事”
但是,他們就氣。
若是一百人共用一間講堂,那便可招兩千人”
朱棣盯著韓崴問道“韓卿家,你覺得我大明真應接受韃靼人的乞降”
其實,隨著兵校的公布,那些文官也知兵校建立勢在必行。
直到,一封邊軍急報進入皇宮
這便是沒有具體官職的好處。
“韃靼之土地,已有蝗蟲慢慢出現不到一個月,韃靼之地,便會有蝗災肆虐”
回去之后,
“又鬧蝗災了”
朱棣緩緩點頭了,便自顧往進走去。
半個月過去。
“哦”
兩人還都是當世名將,沒有被朱棣毒打的名將。
韓御史連忙解釋道“能為陛下與大明效勞,是微臣之榮幸。只是,微臣已經年老力衰。
我大明乃是禮儀之邦,韃靼雖是蠻子,但已教訓了一頓,他們也已有人送入乞降之書。
微臣懇請陛下,允許韓御史帶上幾位文官,前去韃靼部族,接受韃靼人乞降,向那些韃靼人講明我大明的禮儀,帶著那些韃靼人遷來我大明腹地”
再加上,建造兵校的錢財,還不動用朝堂的一分一文。
在工坊事情外,郭安還可以捎帶巡查一下農場試驗田。
朱棣淡淡一笑,看著韓崴,眼中神情怪異。
因此,一千人是可以的。
“陛下,我大明文官皆有文人之風骨,只是苦無用武之地,此等大好之機,當由諸公前去”
“行了,行了”
聽此,說話的韓御史直接臉色大變。
“無恥”
“反復無常的小人”
聽此,韓崴雖然心中惱怒至極,但也只是低著頭,沒有理會。
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