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建飛剛剛掛了電話,向著外面走去。
來到小區門口,在手機上操作了一下,發了幾張圖片出去。
隨后又打了個電話。
沒一會,電話就接通了。
“喂,師父,給你看個有趣的東西,您老掌掌眼東西發您手機上了。”
“好,我媽這兩天身體有些不太方便,等過兩天我再去看您。”
“放心好了,一個地方我不會摔兩次跟頭。”
“哎,好嘞,那回見了啊”
隨后掛了電話,向著遠處走了過去。
王青松看人走了,左右看了看,坐在沙發上,將之前買的書給拿了出來。
他準備看看大概,細節的話還是得回去看。
畢竟那邊的時間多一些。
翻開那個新中國60年那本書,開始看了起來。
書太厚了,足足有七百多頁。
全書分為綜合篇、行業篇、地區篇、資料篇四個部分。
從經濟、科技、教育、文化以及政治、g防與外j等方面,系統地展示了六十年的奮進歷程和輝煌成就。
主要講的是經濟和社會問題。
王青松看了一會就沒再看了。
因為光看標題沒意義,看內容的話,里面的內容非常的多。
不過他還是每一頁大概的給翻看了一遍。
這些都是重大的事情,雖然還是需要仔細看才能知道一些什么,但是他的腦子里又稍微清晰了一些。
忍著看完的沖動,將書給收了起來。
又拿出了那本關于農業的書本。
翻開目錄大概的看了看。
當看到小麥的這一欄目,翻開了對應的頁面。
里面寫著小麥從49年平均幾十斤到,2009年,平均畝產37808千克畝。
“756斤難怪現在糧食現在都夠吃了呢”
對于這個數字,王青松是深深的震驚。
要知道他們大隊,最好的田,一畝地也就180斤左右的產量,其他的中田和貧田,基本上都是幾十到一百多斤一畝地。
平均下來也就一百斤左右。
這個數字足足高了7倍左右。
這還是以前大概的產量,這兩年的產量簡直低的讓人發指,只有幾十斤的樣子。
這他娘的還得了啊
作為一個農村人,雖然他也是個學生,但是也同樣的對了糧食的產量很注意。
誰都想每年有個豐收年,天天白面饅頭。
仔細的在那里看著里面的介紹內容。
看完以后,他眉頭皺了一下。
這里面提到3個重點化肥和種子,以及科學合理種植技術。
里面也介紹了這年年化肥的大概產量,是穩定糧食產量的一部分原因。
還有一個就是種子。
優質高產的種子,自然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至于最后一個科學合理的種植技術,他也只是看了一下,里面也沒有詳細的介紹。
畢竟農民哪個不會種田啊
看完了以后,王青松眼睛一亮“化肥的話自己沒辦法,能不能弄點糧食種子過去。”
就算不用化肥,那產量也不會太低。
只是不知道這種子在哪里買呢
接著翻看了后面關于水稻介紹。
京郊也是城區的糧食供應之一,最好的田是水田,自然都會種上大米。
一部分是城里人要吃,一部分是因為這東西比麥子的產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