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松離開了房間看了看時間已經是下午三點半了。
等到家估計都已經是吃飯的時間。
手里的錢已經花的差不多了,手表還沒出手,而且自己上次買的古董還沒有弄完,琢磨了一下,還是向著阜成門的車站走去。
來到地方坐上了回去的車子。
不過到了自己家公社附近的路口沒有下車,而是繼續坐著。
沿著主干道又開了二十多分鐘,他這才在縣城停了下來,這是以前習慣的叫法,現在應該是叫區里。
車子停在學校門口,他直接就進去了。
此時學校的大門敞開。
進來以后,教學樓是幾間青磚黑瓦片的磚瓦房。
沒有進去。
他直接來到了學校后面的教職工家屬區,其實就是一個大院,里面有幾間和前面差不多的老式磚瓦房子。
只不過院子是新加蓋的土院子。
此時院里有幾個孩子正在那里玩耍。
也有大人在那里曬太陽。
冷是一部分,主要是原因還是之前有專家在日報上發表,曬2個小時相當于一個雞蛋的營養。
也就是所謂的“太陽雞蛋”,聽說中x海的一些大領導也曬。
真假不知道,反正現在基本上是全民曬太陽。
對于有學生過來,院子里的人也不奇怪。
“孫老師,高老師”
王青松進來以后,對著院子里的人紛紛打著招呼。
初中的科目不少,但是老師其實沒多少,基本每個老師都會帶三個年級的課程。
所以大部分還是認識的。
“王青松,你怎么來了”
一個中年女人看著他問了一下。
王青松見狀笑著說道“孫老師,我找楊老師有點事情他在家嗎”
對方正是他的數學老師。
“哦,去吧,楊老師在家呢”
“哎,好”
打了個招呼,他這才向著邊上的一間房子走去。
來到門口,他探頭看了看,堂屋里正有一個婦女在那里忙活著。
“嬸子新年好,楊老師在家嗎”
對方扭頭看了一下,“哦,新年好,新年好。老楊的學生是吧”
“嗯,我找楊老師。”
對方點點頭對著屋里喊了一聲“老楊,出來,有人找你。”
沒一會就從里屋走出來一個四五十歲的中年男子,帶著一副黑色的眼鏡。
“楊老師,新年好。”
“哦,青松啊新年好,找我有事情”
“嗯,找您有點事”
老楊點了點頭,搬了一把竹椅子放在邊上“坐著說吧,我給你倒杯水。”
王青松見狀趕忙拒絕了“不用了,楊老師,我就說一些事情,一會就走了。”
聽到這話,老楊頓了一下,扶了扶眼鏡“伱說,什么事情”
王青松聞言,總結了一下,這才開口說道“那個楊老師,我家里的情況,您應該清楚,我想上學校的二部制,在家學習”
“這你要轉班級”
老楊疑惑了一下。
王青松搖了搖頭“不是,就是單純的想上二部制,或者我想休學。”
因為前幾年的解放農村和城里的勞動力,所以上學的人很多,學校教室不夠的情況下。
實行了“二部制”。
有興趣的可以查一下,62年,四九城的二部制中學達到了84,不是班級,是學校,每個學校都會有一兩個班級是二部制的。
說白了,就是教室不夠,大家輪流到學校上課。
分批在上、下午時間內入學,其他時間則在家中預、復習或參加有組織的活動。
學習的內容和全日制的一模一樣。
只不過這種上學的模式,不適合住校的王青松,所以二部制的班級不是他們班。
至于休學,那一般情況下都是大病,這個卡的比較嚴一些,還得醫院開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