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子開了半個多小時。
雖然天黑,但是一路上還是能看到到處都是高樓林立。
“媽呀,這么偏的地方房子還是這么多,這得多少人啊。”
王青松看著車子已經開到了五環以外邊上還是密集的車子,他在心里嘀咕著。
車子開到了地方,這邊的住宅就少了很多。
是一片園區。
下了車子,他四下在那里打量著。
走路走了兩三公里,這才在一條河邊,找到了合適放車子的地方。
附近沒有攝像頭。
這個不重要,重要的這是路邊一塊荒地,里面都是雜草,而且沒有燈。
將車子放出來,也沒有去找修東西的人。
畢竟之前周穎說了沒拍照不能上路,就算是讓修理廠的人幫忙開,也沒人敢開。
想想還是算了,等明天白天弄好了再來修東西。
至于把東西弄到廠子附近放出來,他還不至于干這么傻的事情。
隨后打個車子就回到了家里。
等他回來的時候,周穎還在屋里待著,也不知道在干嘛。
回到自己的房間,看著那個布質的拉桿箱。
琢磨了一會,就開始在那里研究了起來。
找了一把剪刀回到屋里拆卸了起來。
外面的布沒什么太多要研究的,主要是輪子和拉桿,當然了還有很多的細節。
一個箱子被他拆的七零八落的。
隨后他這才在手機上開始搜索了起來。
先是輪子。
這輪子不知道四九城里有沒有能生產的。
而且他也想到了一個問題,如果這個拉桿箱自己單位真的生產的話,就能從輔助工廠變成主生產廠。
還能帶動其他廠子接單子。
看到一個短視頻介紹腳輪的,他直接點了進去。
此時他才知道這個東西的學名叫腳輪。
一篇介紹完以后,看著里面各式各樣的輪子。
看完以后,他找到了一種比較簡單的輪子,而不是周穎拉桿箱上那種塑料圓輪子。
和齒輪的樣式,橫向不是圓的,是扁的。
這種生產工藝應該不難。
腦子里有概念了,他開始看起來了拉桿。
可惜自己沒工具,不知道里面是什么樣子。
研究了一會,看看視頻。
點開一個名叫行李箱拉桿的原理,簡單且巧妙的結構設計的視頻。
里面詳細的介紹了拉桿結構。
把手、彈簧、長桿、結構銷,圓銷,斜槽方形銷
也知道了這個東西的工作原理。
至于固定在箱體上的桿子就簡單了。
看完以后,他這才算是明白過來,這東西看著挺高級的。
但是有這個視頻講解以后,瞬間就明白過來了。
不過明白歸明白。
真的生產起來,可能還真的有點難度。
具體有沒有難度,這個他就不是很清楚了,還得過去以后試試再說了。
以下是六十年代的皮箱子。當時售價964元一個。長75厘米,寬42厘米。
“吃不吃飯啊”
就在他看的入迷的時候,周穎在外面喊了一聲,將他的思緒給拉了回來。
“啊不吃,我吃過了。”
王青松答應了一下。
“哦,那我叫外賣了啊”
隨后外面就沒動靜了。
王青松見狀,也沒再看關于拉桿箱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