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華聞言自然是將他帶到了汽車站這邊。
火車也有,但是時間周期比較長。
在李思辰的送行下,王青松踏上了去往九龍的大巴車,重點站在九龍尖沙咀。
是九龍巴士的終點站。
一路上,絕大部分都是山區,中間也碰到許多平原相似的平地。
基本上都是荒地。
偶爾遇到一些聚集地,基本上都是木屋,只有停車地方,才有一個類似公社那樣的磚木混合的街道。
出了山區,木屋的數量更多。
荒地也更多了。
這讓王青松一陣奇怪。
港島這邊不是地很少嗎
這也是導致港島房價低的原因。
可是他一路上來看了一下,大部分的地方其實都適合住人的,為什么不蓋房子。
沿途,車子停了四十多個站點。
半個多小時的車,加上繞路,一共開了接近兩個小時才算到達地方。
而隨著車子到達城區。
王青松已經分不清楚東南西北了。
這里的房子說難聽點,和四九城的感覺也差不多。
區別就是,四九城大部分都是四合院,規規整整,而且地勢平坦。
而這里卻是高低不平。
大部分還都是兩層的老舊樓房。
遠處能看到一些大樓,基本上也都是維持在七八層的樣子,而更遠處的十幾二十多層大廈數量較少。
整個至少來到尖沙咀這一帶,給他的感覺很割裂。
臟、亂、破敗的舊房子和街道。
又摻雜著一些寬闊整潔的馬路,兩邊是新蓋的英倫風格大樓和商鋪。
車子停在了一個車站門口。
王青松就算是再不懂,看著所有的人都下車,他也知道這是到終點站了。
下了車子,站在車站的門口,他尷尬了一下。
好像應該把李思辰給帶著的。
現在他都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而且他的目光也被四周的商鋪給遮擋住了。
來到角落。
悄悄地打開了手機,用離線地圖看了一下。
還好。
就在海邊,挨著天星碼頭附近,往南面是維多利亞港。
悄悄收了手機。
看了看旁邊有飯店,直接走了過去。
先吃點東西一會再看看去哪里逛逛。
“叉燒飯”
簡體字是56年的時候才開始推行,那時候他已經上了幾年的學,加上這個字很多都是差不多的偏旁。
看懂自然是沒問題的。
“師傅,給我一份燒鵝飯。”
看別人吃,好像挺有食欲的。
兩塊五,價格好像不便宜。
聽到這話,眾人都將目光看向了他,畢竟這個口音太獨特了。
不過很快大部分都收回了目光。
因為從內地解放以來,一直就源源不斷的有人過來,各地口音的都有。
加上這段時間的逃港大浪潮,也不算多稀罕。
老板接過錢,點了點頭,說了一句;“等一下!”
這個王青松聽懂了。
安靜的在那里等著。
而此時不遠處,一雙眼睛則是在他的身上,上下打量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