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喊話在影棚上方傳遞,蘇成意站在邊緣無人在意的角落,隨意地靠在一邊的道具箱上。
“嘿!那邊戴帽子的,搭把手把上面的斗笠道具給我!”
沒想到很快就有人指揮著他干活兒了。
蘇成意微微一愣,隨后從箱子的上方拿下那個斗笠,像拋飛盤一樣丟了過去。
對方穩穩接住之后,對他豎了個大拇指。
“謝了哥們兒!”
蘇成意忍不住勾了勾嘴角,覺得這個劇組還真是怪有意思的。
不出意外的話,今天這場戲是陳錦之要拍攝的最后一場戲。
無論從哪個渠道來看,喬治亞這個角色的人氣都已經斷層了,這完全超出了編劇和導演的預期。
然而,這并沒有能夠改變喬治亞的結局,她還是會在今天這場戲拍完之后下線。
carole和編劇進行過很多次的討論和爭辯,最終都認為,這依然是對喬治亞來說最好的結局。
并且,她們也征求了演員本人的同意。
這一點,陳錦之和蘇成意打電話的時候聊起過,carole關于角色結局的態度其實要比拍攝效果之類的要求寬松得多。
carole相信,這樣一路拍攝過來,演員自己對于角色的感情一定是最最深厚的,所以陳錦之應該有權利參與到喬治亞結局的討論中來。
陳錦之思考了很久,最終給出了和她們一樣的答案。
是的,這就是她最好的結局。
蘇成意也這樣覺得,因為他無條件相信陳錦之的判斷。
小鄭也這樣覺得,但那是因為作為娛樂圈老油條,他知道一個亙古不變的道理。
那就是沒有什么比得過死去的白月光。
古往今來的例子告訴我們,對于戲劇里的角色來說,最最好的結局就是悲壯又盛大的死亡。
比起合家歡大團圓來說,觀眾會對這樣極具張力的情節印象更深刻,引起的討論度毋庸置疑也會更高。
今天,就是拍攝這樣一場戲的最后關頭。
陳錦之從幕后走到拍攝鏡頭前來的時候,蘇成意有一瞬間的恍惚,幾乎有些沒認出來。
進入這樣的拍戲狀態之后,比起陳錦之,她更像是劇里的那個少女。
狡黠聰明的,貪小便宜的,性格卑劣卻又愛憎分明的.生長在大漠里的,最漂亮的那朵玫瑰。
隨著導演最后的倒計時結束,陳錦之抬起眼睛來,看向鏡頭。
“我從出生就被遺棄在這里,我生長在這里,跌跌撞撞十幾年。
你說得對,我最清楚這場沙塵暴什么時候會來,所以,我從一開始就沒打算過要回去。”
這場戲其實很簡單,就是喬治亞死之前最后的剖白,布景什么的都無需操心,唯一考驗的就是演員的演技以及臺詞功底。
喬治亞的個人劇情線很簡單,她是無名無姓的棄女,又長著中原人的面孔,自小就被大漠的原住民歧視和嫌棄。
只有一個瘸腿的老太婆收留了她,卻也只是為了讓她幫忙干活,像是撿了條野狗一樣隨意養著。
長大以后,她跟著流浪兒組成的混混團伙學了不少謀生的手段,小偷小摸,利用他人的同情心乞討騙人,總算能換口飯吃。
雖然是這樣,但她依然很聰明,知道什么人能偷什么人不能偷,沙地上寫下的符文只需要看一遍就能記住。
所以,在見到主角團出現的時候,她依然很敏銳地認識到,這就是她改變命運的機會。
無邊無際的大漠里藏著誘人的寶藏,卻也潛藏著致命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