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看了前三十分鐘,有的人就歪頭靠著她的肩膀睡著了,陳錦之理了理他的額發,認真看完接下來的部分。
劇情實在有些無聊,整部電影顯得冗長而沉悶,許多意識流的鏡頭表達讓人一頭霧水,但唯一可圈可點的是鏡頭美感,更像是景點宣傳片。
這樣看來,這位導演所謂的“一生心血之作”大概也是類似的不知所謂的文藝片,一眼望得到頭。
風頭正盛的時候選擇退出樂壇,去拍這樣一部口碑極差令人毫無期待的電影,一定會有很多人覺得她瘋了。
陳錦之這樣想著,低頭翻閱文檔。
看完這個千字的劇情梗概,她的想法卻產生了些許變化。
《鐘樓》的失敗很大一部分原因要歸結于劇本太爛,沒頭沒尾,但這部《雨季》不一樣,故事是很完整且具有吸引力的。
僅僅只是這樣寥寥的千字,讀來也讓人心里有一種雨季特有的潮濕感。
感性上,陳錦之清楚地感覺到,她喜歡這部劇本。
而從理性這方面來看,雖然她出演的《驚蟄》是現象級的大爆劇集,總歸也有多種原因加持,carole導演往那一站,質量就一定不會低。
所以,若是想真正在演員界站穩腳跟,她就需要這樣一個證明自己的機會。
真正受大眾肯定的女演員,一定都有這樣一部像是獨角戲一樣的電影。
于是,短暫的思考過后,陳錦之在感性和理性的平衡中果斷地做出了決定。
盡管這個決定被大眾知曉之后,迎來的一定會是唱衰和不看好,但質疑聲越高,所受到的關注度就越高,并不會是壞事。
窗外夜色降臨,陳錦之站起身來,走到陽臺。
夜風將她的長發吹得翩翩而飛,睡袍勾勒出的腰身纖細,情傷沒有使她憔悴,反而讓“美”這個字在她身上更加具象化了幾分。
日月更迭,地球又自轉了一圈,陳錦之如同過去的那些日子里所做的一樣,拷問自己的內心,卻依舊得到了同樣的答案。
今天也和從前的每一天一樣,對于他的思念,并不減輕半分,看來有些時候,時間也似乎并非治愈的良藥。
越是想要遠離他,這份感情就越是狡猾,藏在紛揚的夜風里,藏在青色的月光里。
陳錦之忽然想到那首詩,曾經聽某人以平淡如機械的棒讀語氣念過的。
《路人》
“我的宿命分兩段,未遇見你時,和遇見你以后。
你治好我的憂郁,而后賜我悲傷。
憂郁和悲傷之間的片刻歡喜,透支了我生命全部的熱情儲蓄。
想飲一些酒,讓靈魂失重,好被風吹走。
可一想到終將是你的路人,便覺得,淪為整個世界的路人。
風雖大,都繞過我靈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