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對肯定有哪里不太對
第二首歌,老煙在歌詞里設置了三段打工人遇到老板不做人時候的場景,走的都是敘事風,第一句時間點,第二句老板干了什么不做人的事情,第三句作為打工人的他有多么多么的委屈,第四句,打工人受不了了狂怒瘋狂諧音梗辱罵
“想死”被寫成了“寫詩”;
“狗屎”被寫成了“構思”;
“我看你就像在看婊”被寫成了“我看你就想再買表”
第二首歌結束之后,進入廣告時間,曾經參加過節目現場錄制的牛小蔥與資深綜藝節目追綜人的自家妹妹開始展開討論。
“天吶第二首歌也太酷了光明正大的罵領導哎牛逼”
“這個叫老煙的創作人太牛了,一邊寫真實歌詞給歌手讓他演唱,一邊還順帶寫了可以播的歌詞去迷惑審核我打賭他是這一期的冠軍我沒記錯的話他已經連著當了好幾期的第二名了這么好的實力,到現在為止只拿到過一次第一。”妹妹小姜瘋狂輸出彩虹屁。
但顯然,哥哥小蔥有另外的想法。
“我覺得不對,我記得第八期,我是說原第九期,就是那個原本在這一期后面播出的那一期節目里,老煙在后采訪談的時候感嘆過說自己上一期節目寫的歌才是寫得最過癮的如果寫的時候還要考慮諧音梗應付審核,我想創作人在寫的時候應該不會太爽才對。”
因為每寫一個激烈的詞匯,就必須要聯想到一個諧音差不多的不會被和諧的詞匯,這對大腦的運動量需求很高,很多時候你下意識想到的內容都不得不因為找不到合理的同音詞而放棄。
所以如果真的是老煙一個人承擔兩個歌詞的工作量,那絕不可能在下一期還回味這一期里的歌曲的,他只會覺得很痛苦然后再寫一首歌痛罵審核
小姜覺得小蔥這個說法有道理。
“因為某紅書下面網友也都是這么說的而且他們還有進一步的推測他們懷疑之所以第二首歌會有這種諧音梗字幕,是后期為了通過審核做的改動”
眾所周知,這一期的這歌聽上去很實用是原先的第八期,之所以會變成第十二期是因為這期節目被廣電打回重剪了一個多月。
“一個多月的時間,超過十次的重審,不可能每次就是一點點的小改動,所以我們有理由懷疑,第二首歌之所以用了諧音梗應該是某次被打回重剪后后期做的一種回避風險的方式。”
“那為什么第一首歌沒有這個待遇呢第一首歌怎么全都是嗶嗶嗶特么,合著審核還區別對待歌曲是吧喜歡第二首歌所以給個諧音梗,不喜歡第一首歌于是把一大半的內容都嗶掉”
“擦,我撤回我五分鐘前對于后期的夸獎,橙子不是節目組力推的創作人嘛為什么要嗶掉她的歌”
“樓上有毛病吧我們再理性討論你在那里說節目組有黑幕”
這一場爭論大約吵了有八九十樓,一直到第三首歌播完,才終于吵出了一個雙方都覺得很有道理的結論。
第三首歌是一首改編歌曲,改編自一首某年非常流行的網絡歌曲叫蓮花姐夫,然后創作人給這首歌改了個名字,叫蓮花打工人。
原歌曲是用一種幽默詼諧諷刺的風格,以蓮花姐夫的口吻,調侃自己的老婆各種各樣的缺點。
而改編的蓮花打工人也是如此,用打工人的口吻,調侃自己的領導盲目自大、不懂裝懂、業務能力極差全靠背景深厚才成為她的領導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