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中人的前十集內容可以說主要是女主角的初中時代、男主角的科舉考試時代,對于他們兩人來講,這都是灰暗的時光。
從女主角這邊來講,她初中所進入的這個中學絕不是什么學習氛圍濃厚的學校,主打一個全校幾乎都是富二代和富代,老師唯唯諾諾,學生橫行霸道,學習體驗極差。
不是說富二代和富三代里面就沒有認真學習的人了,只是真的要讀書的根本就不會選擇來這所學校,人家不是去市一中,就是去市實驗。
女主角當年的中考分數當然是可以去那些學校的,但誰讓這所貴族學校免學費呢
不僅免學費,每學期還有比同類學校更高的獎學金,如果參加競賽,學校還有額外的獎補,這每一筆進項,對于女主角和她的奶奶來講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她放棄了其他學校,選擇了這所。
但她在享受“錢多”紅利的同時,也必須要承受這所學校“人傻”的痛苦。
考試花樣作弊是常事,上課有“尖子生”打亂教室秩序也頻繁,最嚴重的其實是嫉妒心和什么都不怕什么都敢做的破壞心。
富二代的父母同樣在意成績,拿到考試成績發現人家沒考好,那一樣要整一出“別人家的孩子”。而一開始入學,什么都不懂、摸底考試直愣愣考了全校第一的女主角就成了“別人家的孩子”。
“你看看人家,家里條件這么差,沒錢報輔導班也沒錢請家教,人家怎么就考了第一名老子給你七個家教都請好了,你怎么就只有這么點分數”
幾句指責,年幼的富二代和富代當然不會去反思自己成績怎么這么差,他們的想法是某人的成績怎么就這么好都怪她如果她成績差一點,他爸他媽就不會這么罵自己了
于是就是孤立,是關廁所,是各種校內造謠,是來自校內小團體的警告,是她原本還在經營的給同學帶早飯創業事業的泡湯。
這就是女主角會選擇在月考和其他不重要的不涉及錢的考試中永遠只考60分的原因。
也是她平時到了一些課外活動課或者自習課時就逃學去網吧做t賺錢的原因。
這不是恃才傲物,這是理智的規避風險和傷害。
連老師都不會對她的選擇提出異議。
但這不能改變女主角生活學習的壓抑。
越來越弓著背的奶奶,越來越無視她的同學,越來越窩囊的老師,越來越艱難的尋求兼職的工作,一樁樁一件件,都讓女主角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有些問題,就是不論你多聰明都無法立刻解決的。
而對于男主角來講,在順利參加完童生考試之后,送別了欣賞他的啟蒙恩師,進入了對他懷有偏見的班級念書,一開始是承受來自先生和同學的質疑、嫉妒、不屑,到后來又是私塾和私塾之間的打壓競爭。
好不容易解決了,結果一直支持他讀書的忠心耿耿的前朝老臣過世,對他身份一無所知的老臣后代們不愿再供養一個如此花錢的讀書人他們并不知道自家現在能有田產和房子全是當年小皇孫送走的時候來自前朝皇室的撫養費。
一切都是那么的焦頭爛額,每一件事情細揪都讓人小葉增生。
為了中和前十集里面的這種沉重和痛苦,編劇在這里選擇了把她自己根據原著創作的男女主角幼年時期相識和互相偷學對方世界知識的內容穿插在這十集的內容里
相比于初中這段時間,從幼兒園到小學的時光對于男女主來說還是比較輕松愉快的,這段由于在原著里本身是不存在的,相當于是白編劇個人通過對原著以及茍董造假版審核意見的融會貫通之后,自己原創的劇情。
在男女主幼年的這段劇情中,女主角的父母還活著,一個家庭有兩個成年勞動力在外打拼賺錢,雖然和女主生活的依舊還是奶奶,但整個家庭被分擔的經濟壓力是肉眼可見的,女主角雖然不能像那些富二代富代那樣從小就學習樂器舞蹈,但每天還是能喝到一杯牛奶的。
而男主角這邊,這一時期,帶著男主角逃回故鄉的老大臣此時也還年輕力壯,是一家之主,有他的關照,即使這個家里的其他成員并不喜歡男主,在衣食上還是給了他足夠的照顧。
于是整段童年回憶就有了一個輕松愉快的基調。
從出生起就與另一個世界的主角互通視角這件事,一開始,兩個人是都不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