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的道路,現在雖然還沒硬化到戶,但村與村之間都通了水泥路。佳慧騎著電動小三輪,小心翼翼過了橋,上了主路,這才加速狂奔,十來分鐘就到了香菇基地那扇破舊的大門前。她停下車,順著門縫往里面看了兩眼,眼看著快到五月,荒地上的草蔓越發葳蕤,都牽連成片了。
廠房里沒什么好看的,要到七月份才開始進原料裝袋,準備種香菇。在此之前,他們要盡快把院子里的荒草拔了,不然等到秋天結了籽,明年的雜草就會越發厚實。
佳慧看了幾眼,就又上了車,拐進旁邊水泥路。開過漫水橋,就看到了熟悉的大樟樹。
她心里抑制不住地激動,停下車,站在豬圈旁看了許久。這里暫時還很荒蕪,但很快就不會了。她會把它改造成自己想要的樣子,過一種自己喜歡的生活。
她仿佛看到半山的平臺上,孩子玩耍的身影;仿佛看到大樟樹下,老人們對坐著聊天;仿佛看到腳下的土地釋放出肥力,滋養著蔬菜和花朵。
當然現在還太亂了。要等房子修繕好了,有地方住,才能把奶奶和外婆都接過來。佳慧一想到這點,恨不得現在就動手。
豬圈肯定是要拆的,拆下來的石頭正好可以在路邊建一堵圍墻,旁邊還要蓋一個大大的車庫,停放汽車和各種小型農機具,尤其是電動小三輪,這東西既能拖貨,也能拉人,還不耗油,堪稱農村公路之王,她以后肯定是要買的。
從豬圈到半坡下的這塊地,將來會開辟出來種各種菜。雖然南邊就有小溪,但靠北邊的菜地澆水沒那么方便。佳慧決定,到時候干脆就從溪里引一條小渠進來,在菜地里繞個u字形再出去。
她默默想了好一陣,才轉身從車廂里拿出鐮刀,開始彎腰割草。從豬圈旁割出一條路,通往半坡上的曬谷坪。等上了曬谷坪,她抬頭打量面前的房屋,發現它也沒那么陰森了。胡春平說得不錯,雖然房子看上去有些破舊,但只要下力氣維修一番,住在這里無疑會很舒服。
老房子就是這樣,沒有人住,時間長了就會漏雨,墻皮受了潮也會長霉脫落。粉刷裝修前,先要找人把樓房的屋頂好好修一修。
胡春平早就托人把鑰匙放在大姑這里了,佳慧帶了過來,挨個試了試,打開堂屋門進了房子里面。屋里蒙著一層厚厚的灰,零亂放著些沒人要的古舊家俱。
這幢房屋坐東朝西,背靠著山,面前是坡。房子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農村流行的那種樣式,一進門是寬敞的堂屋,兼做客廳和餐廳。南面兩個房間,北面是一大一小兩個房間,被樓梯隔開。屋里并沒有衛生間。
樓上的格局一模一樣,只是堂屋門外多了一溜長長的走廊,或者說陽臺。
佳慧站在陽臺上朝外望,就見房子南面是道緩坡,坡下小溪潺潺,屋后青山隱隱。她又來到陽臺另一邊,透過北面的樹林,依稀可以看到房舍的屋頂,原來這里看著雖偏僻,但隔著十幾米遠的地方,還住著另外的人家。
她站了一會兒,便朝樓下走,心里計劃著房子要怎么裝。改動結構是不可能的了,沒有那么多錢,但饒是再費心費力,也必須要改出兩個衛生間來。
然后還要再重新布線、布水管、粉刷墻面。縱然只是這樣簡單的維修,恐怕就得十幾萬塊錢。
更何況還有廚房。廚房這里才是改造的重點。
出了堂屋門,北側有兩間相邊的瓦屋,靠樓這邊是一間小小貯藏室,方便放糧食或雜物,外面一間便是廚房了。佳慧也沒進屋,隔著窗戶朝廚房里望。里頭壘著土灶臺,靠墻放著一個古舊的碗櫥。因為墻面滿是煙塵、水漬和霉斑,窗戶又小,看著尤其陰森。
看來這廚房的改造工程也不小,窗戶這么小,肯定要改大,屋頂也要拆了重新蓋啊
佳慧嘆了口氣,生平再一次希望自己能發個幾百萬的橫財。幸好農村發展這么多年,哪怕是這么偏僻的地方也都通了水電通了路,否則,佳慧真不敢想象,要把這里伺弄得能夠住人要花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