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水電,佳慧忽然一驚,對了,還有更重要的一件事,裝修之前,她還要先設計好廁所和廚房的污水系統。
農村的污水和垃圾,在這年月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或者說還沒有實行什么有效的解決辦法。但佳慧知道,過不了幾年,各地就會興起“廁所革命”,這還是她后來做電視臺的外包節目時了解到的信息。所謂廁所革命,就是改造農村的旱廁、豬圈和污水處理系統。
在這之前,農村人是不存在污水處理的。廚余的湯湯水水要留著喂豬,動物和人的糞便也是寶貴資源,要留著堆肥。佳慧小時候就聽外婆講過,勤快的農村人出門都會帶筐,見到路邊有牛糞要趕緊拾進筐帶回家的。
但是,隨著人口的急劇增長和化肥的普遍使用,糞便和污水越來越沒用處了,反而帶來了日益嚴重的環境衛生污染。就像姑姑住的石橋南村,從路邊看著綠意蔥蘢,又靠山面水,風景很美,進了村才知道不是那么回事。村口栓著牛,家家戶戶還養著豬,卻沒有完善的下水道,逢上連陰雨,地勢低的地方便積起污水,蚊蠅團團飛舞,非常招人厭煩。
眼前這房子連室內衛生間都沒有,估計也不可能有什么下水系統,頂多在房屋兩側挖了兩道排水的陰溝,污水雨水順著溝流到坡下,再順地勢排到溪水里去。這也是農村房屋為什么都要往高處建的原因。
好在佳慧在上輩子的采訪中,了解過不少農村改造廁所的經驗。當下她便四處查看,心里計劃著在哪里修建化糞池和污水池。廚房的背后是一片林地,生長著高高低低的樹木,佳慧砍倒了緊靠墻邊的一片灌木,看過之后,決定要在房屋北面修建化糞池和污水池。
她記得有一種三格化糞池在后來運用得十分廣泛,便決定回去好好收集資料,到時再到這里規劃施工。
雖然已經快到五月,林子里站得久了,依舊有些森冷。山林深處還傳來噪鵑嗚嗚的怪叫,佳慧算是膽大的,這時候竟也有點毛骨悚然。恰在這時,褲兜里的手機忽然鈴聲大作,她忙一邊朝外走,一邊接了電話。
“媽媽,你在哪兒呀”手機里傳來七寶帶著哭腔的聲音。
佳慧趕緊安慰她,“我在咱們新家里呢,馬上回去,別哭啊,你跟姑婆玩一會兒我就到了。”
“你快回來”七寶更委屈了,抽泣著喊“我想回家,我要回家”
佳慧哄了好一會兒,七寶才收了哭聲。她掛了電話,忙忙往坡下走,順著自己割出來的小路來到三輪車邊,騎上車就風馳電掣往大姑家趕。也不知道孩子在家哭成什么樣兒了。
車子很快過了香菇基地,前面是一段緩緩的下坡路。拐過一個彎,路邊出現一個背著柴禾的身影,正在寂靜的山林旁慢慢往前走。
從后面只看得到一大捆柴禾,等佳慧開到前面時,才發現背柴的是位白發蒼蒼的老人家。
她雖然急著回去,卻也依稀記得這老人是姑姑村里的,上輩子老人過九十大壽時,她還去人家家里吃過飯。于是佳慧靠邊停了車,招呼道“婆婆,是去橋南村嗎我帶您一程。”
老人個子十分瘦小,牙都掉光了,笑起來嘴癟得厲害,很多農村老人見了陌生人,都會有這種客氣得近乎卑微的笑容,立刻讓佳慧想起自己的外婆來。
“您是誰家大姑”老人遲疑著問。
佳慧幫她把柴禾搬到車廂里,大聲說“我是馮小河家的馮寶娟是我姑”
“哦,小河呀,”老人顯然也知道這位本地小有名氣的讀書人,她在佳慧攙扶下,一邊顫巍巍地往車廂里爬,一邊道“難為我的大姑了老婆子眼晴花,耳朵也聾,認不得人了”
等她坐進車廂,抓好前方扶手,佳慧便又上了路。她邊開車邊跟老人大聲聊天,問“婆婆,您多大年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