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女倆小聲說著話,往大姑的屋子走。村里很安靜,遠處一棵老槐樹下,四五個女人正圍坐著打麻將,嘩嘩的洗牌聲傳得很遠。佳慧抱著孩子回了家,沒一會兒,大姑也騎車回來了。她進屋拿了兩把木椅子放進車廂,問七寶“跟我去接姐姐么”
“去的,去的”七寶立刻拉著佳慧往車上走。
三個人又上了車。姑姑開起車來比佳慧更為狂放,從橋頭轉彎都不帶減速的。小三輪又風馳電掣往鎮上跑,路過基地大門,佳慧指給七寶看,“這是咱們家的香菇廠。”
七寶像個可愛的復讀機“香菇廠”
路過廠子旁邊那條輔路,佳慧又指給七寶看,“下次帶你從這兒進去,那兒是我們新家。”
七寶又復讀“新家”
姑姑在前面笑道“我們七寶現在也是地主家的傻閨女了。”
“地主太夸張了吧,哪兒來的地呀”佳慧反駁。
姑姑理直氣壯道“怎么沒有地香菇廠那不是一大塊地你房前坡下兩畝旱地不算地還有路旁邊兩塊巴掌大的水田,我也找胡春平要過來了。你姑爹上回過去把田整出來了,伺弄得好,一家人的口糧都有了。”
“哇又多了兩塊地,”佳慧驚喜道“七寶,你現在真成了地主家的傻閨女了”
七寶生氣了,撅起嘴巴抗議“媽媽我不傻”
再朝前開十多分鐘,轉個彎就是河岸兩旁鱗次櫛比的一排排房子。這便是蘢山鎮了。
蘢山鎮不大,鎮里也沒多少行人,這會兒只有學校門前停靠著很多三輪車摩托車,三三兩兩的人群站著聊天,等待孩子放學。這些人當中,以老頭老太太居多,還有少部分像佳慧這樣的年輕女人。青壯年男人多半都去外地打工了,春節才會回來。
想到九月份七寶也會來這里上學,佳慧便隔著兩扇鐵門,留心看了看幼兒園的設施。幼兒園是一幢三層的樓房,樓前操場很寬闊,滿鋪著塑膠跑道,旁邊還有些游樂設施,顏色都很鮮艷,可見是近年新裝的。佳慧不由感嘆,現在鄉鎮學校在硬件設施方面,已經提升得非常不錯了。在海市,擁有這么寬敞的操場的幼兒園可真不多。
路邊又風風火火停來一輛電動摩托車,車上的女人跟姑姑大聲打起招呼來“二孃,今天來得好早”
馮寶娟應了一聲。佳慧扭頭,依稀記得這是姑爹那邊的一個親戚,馮小河叫作梅子姐的,便也朝她點頭笑了笑。梅子見到她,忙又驚驚咋咋地道“咦,這不是小河家的佳慧么又回來看二孃啊”
見佳慧點頭,她臉上便帶上了幾份探究,壓低聲音道“這段時間不忙么不是前些日子剛回來過一趟,這怎么又回來了”
佳慧從大姑臉上看出了一絲不自在。
是的,她差點忘了,現在是2012年,這個時候從大城市里返鄉創業的人還非常少。再早十年,城里人回鄉下甚至還上過報紙,值得記者花大量筆墨,去描寫商品糧戶口的一家人如何在農村學種田。壓根兒不像后來,城市生存壓力大增后,連專家都建議三十歲未獨立女性盡早回老家去。
但其實,哪怕是后來,農村人教育孩子的口頭禪也是“不好好讀書就滾回家種田”,在他們眼里,讀了書去了大城市才叫有出息。只有在城里混不下去的人,才會再回到鄉下。
換作從前,被別人這樣打聽,佳慧也會不自在。縱然再沒有虛榮心,人在面對自己的落魄和失敗時也沒那么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