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姑滿臉是笑,一時竟說不出話,苗苗從旁邊跑過來,擠在屏幕前大喊“媽媽爸爸我們今天吃殺豬飯,爺爺奶奶做了好多好多菜”
李文佳也不知從哪兒鉆出來,站在林芬后面喊“哇,又打牙祭了,劃得來我也想吃”
姑姑這會兒終于恢復狀態,嘮叨道“你們吃了飯沒有對,今兒請了師傅來殺豬,咱家的那頭年豬上了秤,足足的四百十五斤比陳五孃家的還重九斤是的,跟你大嫂說好了,豬肉咱們兩家一人一半。外婆跟小外婆也來了咱們家,家里好多人呢”
她一邊說,一邊莊重地舉起新手機,走過去讓兒子兒媳跟老人們打招呼,屋里亂哄哄的,你一言我一語,都直著嗓子喊,誰都聽不清對方在說什么。正好姑爹端著最后一盤菜進來,突然被姑姑拉到手機屏幕前,也手足無措地同他們打了招呼。幾人隔著屏幕七嘴八舌地聊了半天,最后還是林芬說“等會兒再聊吧,你們先吃飯,飯菜都冷了。”
姑姑這才戀戀不舍地掛電話。她這時再不提要退貨的話了,只喜滋滋地把新手機拿著左看右看,寶貝得不行,又問佳慧“這跟上回電腦里聊天一樣,都是不要錢的”
“在家聊天不要錢,家里有ifi。出了門不行。”馮小河解答。
姑姑“哦哦”地點頭,珍惜地把新手機放到外頭抽屜里,才又進來舉筷相邀“來來來,都餓了吧,快來吃飯”
蒸籠蓋子揭開來,白氣飄散,就見籠屜上的五花肉亮晶晶、油潤潤的,肥瘦相間、層次分明。肉外面裹著的米面,每一粒都吸飽了油脂,散發出誘人的香氣。粉蒸肉下面的烏塌菜是咸口,南瓜紅薯是甜口,瓜蔬都吃透了油,軟爛香濃。姑爹又調一碗辣醬放在旁邊,拌著烏塌蒸菜吃,又辣又香還解膩。
除了蒸菜,姑爹的溜肝尖炒得也非常好吃,又嫩滑,又沒有腥味,連一向不愛吃豬肝的佳慧都嘗了好幾塊。一頓豐盛的殺豬飯吃完,大家都懶洋洋地不想動,但稍事休息后,想到外頭的豬肉還沒收拾,姑姑跟姑爹就又出去了。佳慧和馮小河也去幫忙,四個人把肉該切的切,該腌的腌,該洗的洗,忙了一下午。
佳慧早就跟姑姑商量好了,按市價買半扇豬肉,但家里沒有熏房,一些肉類要放這邊處理好才帶回家。接下來的幾天,她和姑姑都要為這頭豬忙碌。肉腌好了以后,有的要掛起來瀝干水汽;有的要灌制成香腸。之后被放進熏房,房里點燃了柏樹枝,白煙帶著柏枝特有的香味,彌漫著整個熏房。在這里熏半個月后,肉和香腸便帶上了煙熏的味道,過年時拿出來待客剛剛好。
晚飯依舊是在姑姑家吃的,奶奶和外婆在烤火房里包了豬肉芹菜餡的餃子,孩子們也積極參與了,雖然只包出了幾個癟癟的餃子,有一個甚至露了餡,但還是得到了大家的夸獎。餃子煮好后,奶奶忽然想起宋婆,讓姑姑給老人家也端一碗過去。
姑姑拿個藍沿大碗,裝了足二十個大餃子,拿盤蓋著出了門,過了好半天才回來。原來她過去時,宋婆都已經準備上床睡覺了。冬天黑得早,也不知她吃沒吃晚飯,姑姑也沒好意思問,但那間小屋還算暖和,因為老人手里有了點現錢,買了過冬的柴禾。其實她那屋子那么小,一冬有兩百來塊錢的柴禾就夠用了,但放在以前,百塊錢就足以難到這個農村老人了。
“現在老人不是每個月都有六十元養老補貼么”佳慧忍不住問。
“那誰知道一月六十也不夠用啊,”姑姑想了想又補充“再說錢都是直接打到存折的,她一個老人,或許存折根本就沒到她手上。”
佳慧便沒再說話了,外婆又嘆氣“可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