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慧遞給她一個包子,說“來嘗嘗,奶奶和外婆做的,素三鮮餡兒,味道可好了。”
三個人站在棚外吃包子,吃完了抹抹嘴,就又進了棚。外婆也沒回去,就留在這邊,尋了把剪子剪香菇柄。一群人干到快十一點,馮小河從市里回來了。
“又摘了這么多”馮小河笑呵呵地看著棚外堆放的大筐,說“好了好了,不要摘了,姑姑剛跟我打電話,問怎么還不過去。”
幾個人忙忙地洗了手,文琳騎著三輪車帶林芬先走了,馮小河鎖了大鐵門,跟佳慧和外婆去漫水橋邊接人。就見半坡上,奶奶又把里里外外都收拾了一遍,還把小院里枯萎的藤蔓都剪了。大冬天里,院子里仍是綠意蔥蘢。一畦畦菜地里,韭菜、蒜苗、胡蘿卜、香菜、生菜長得綠油油的,靠邊的那幾壟草莓苗更是長勢喜人。
“走哦走哦,”馮小河朝坡上喊“再不過去姑姑要發火了”
在團年飯這種重大場合里,老人們是很注重排面的。奶奶早把頭發梳得光溜溜的,給七寶編了花樣復雜的小辮,還給三妹穿了件紅緞子小褂。外婆脫了外面干活穿的罩衣,里頭也是佳慧新買的棉襖。兩個老人拾掇好了,回頭一看,馮小河還穿著賣香菇的軍大衣,奶奶不由嫌棄地說“你穿得跟個流浪漢似的,坐人家家里團年好意思么”
“那是我姑家,又不是別人”馮小河嘀咕著,到樓上去換衣服了。佳慧也在外婆挑剔的目光中,忙不迭地洗臉梳了頭,換上大衣。一家五口帶著狗,開車往石橋南村去了。
石橋邊停了好幾輛小汽車,大多是外地牌照。馮小河找個空位停了車,一行人過了橋,進入村莊。往日寂靜的村落里,現在時不時都有人聲狗呔。大槐樹下聚著一群年輕人,正抽著煙說笑。馮小河經過時,好幾個跟他打起了招呼。
“小河哥,來啦喲,三婆婆也來啦”
“嗯哪,安安,亮子,幾時從外地回來的”
“這幾天剛回,小河哥,聽說你種香菇掙了大錢”
“掙什么錢哦,頭一年保個本”
馮小河跟人站著閑聊,三妹已經輕車熟路地跑進了姑姑家。就見姑姑站在門口喊“還不來都等著我過去請呢”
幾人忙扶老攜幼地進了門,迎面碰上文佳,文佳笑道“剛我媽還叫我騎三輪車去接小外婆,這不就來了”
“難為孩子們費心”外婆忙說“我現在坐那個小汽車好些了,這幾步路坐過來,也不像以前暈得那樣厲害了。”
正說話間,林芬和苗苗也都出來了,一群人鬧哄哄地相互招呼,進了烤火房。林芬看見穿得喜氣洋洋的三妹,頓時笑噴了,說“這狗子真洋氣小褂兒誰做的”
奶奶在旁邊笑,說“隔壁胡老爹的兒子早先送咱們一盒茶葉。茶喝完了,那盒子里還襯著一塊紅緞子布,你小外婆嫌丟了可惜,就給三妹做了件褂兒。”
文佳便問“怎么給狗子取了這么個名兒”
苗苗忙說“爸爸,是我跟七寶取的。我是大姐姐,七寶二妹,她是三妹”
姑姑便嗐了一聲,“你也叫三妹,我也叫三妹,把輩份都叫亂了”
說得大家都笑了。文琳和文佳忙著倒茶端點心,佳慧便把帶來的棉鞋遞給林芬“這是宋三婆給苗苗做的,等會兒讓她試試合不合腳。”
“哎喲,老人家這鞋做得怪細致的,趕明兒見了三婆我得謝謝她”林芬接過來細看了看,又說“我給外婆和小外婆一人買了件棉襖,我拿來你們試試,看合不合身。”
說著去提了好幾個袋子進來。兩位老人頓時挺不過意,都說“花那個錢干什么佳慧給我們買了新衣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