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年底,連蘢山鎮的人都多了起來,超市、菜場和服裝店里,到處都有人買東西。辛苦了一年到頭,就連最儉省的農家都會給一家老小置兩套新行頭。鄉間的路上,時常會有穿大衣皮鞋的時髦青年拖著行李箱走過,邊走邊跟路邊的七姑八姨們大聲打著招呼。
時間一天天過去,眼看著就要到過年了,文佳和林芬還沒有買到回家的車票。他們的豆腐攤越到年底越忙。兩口子晚上做豆腐,白天一個守攤,一個到處送貨。今年除了訂豆腐的,還有很多人買腐豆腐,兩人比去年更忙,都沒時間到車站買票,網上的票又搶不到。姑姑每每說起,都擔心他們年前回不了家。
直到臘月二十七晚上,林芬才終于在家庭群里曬出了車票,并發了條語音,興奮的語氣里透出掩飾不住的疲倦,“終于搶到兩張票啦,可惜是站票。不管怎么說,二十九晚上準能到家,大家等著我們回來”
姑姑和姑爹這才吃了顆定心丸,急忙跟佳慧商量著怎么團年。最后大家決定,臘月二十九在漫水橋吃團年飯,年三十等文佳和林芬都回來了,全家人再一塊兒在石橋南村吃團年飯。
跟去年一樣,團年飯的頭一晚,奶奶和外婆便開始忙著鹵菜。爐子上放了個大蒸鍋,里面翻滾著鹵水,放了各種香料,煮著牛肉、豬舌豬耳朵等鹵貨。七寶和佳慧坐在餐桌邊,一個專心畫畫,另一個和老人們商量著年夜飯的菜單。
今年的團年飯,主菜佳慧準備做兩個火鍋,一道羊肉燉蘿卜,一道老母雞燉牛肝菌。涼菜是蒜泥黃瓜、菠菜粉絲、豬耳拌香菜、皮蛋擂青椒,再來個酸辣開胃的檸檬手撕雞和無骨雞爪便齊了。大部分熱菜是前幾天收到的年菜,各種丸子、肉糕、熏腸、蒸肉和豆筋包肉等等,佳慧只粗略算了算,就有了十六七個菜。
她自己都吃驚,把菜單念給奶奶和外婆聽,說“我感覺都沒怎么準備,怎么就這么多了”
奶奶想了想,決定道“把老母雞留著以后燉。就這么幾個人吃飯,只燉一個鍋子都吃不完。少做點,省得桌子放不下,春節還要天天吃剩菜”
佳慧依言劃去了老母雞火鍋,又說“明天我去田埂上看看有沒有新出的薺菜,挑一點回來包餃子,那個大家都愛吃。”
“不如包餛飩,”奶奶又建議“吃了大魚大肉,吃點湯湯水水的餛飩正好。餃子太撐肚子了。”
外婆便笑“世道真是不一樣了,以前想吃大魚大肉還吃不到,現在吃膩了,倒是這些野玩意兒受人稀罕”
“可不是”奶奶也說“上回在城里吃火鍋,里面的人推攘不動聽佳慧說,現在有些人團年飯都不在家做,圖省事,全家去外面店子里吃擱以前誰敢想”
上回進城的經歷,奶奶已經跟外婆說過了好幾遍,還為她沒能跟著同去而感到遺憾。倆老太太感慨了半天,這才跟佳慧一起擬定了年夜飯菜單。
到了臘月二十九,家里早就處處灑掃干凈,大家吃了早飯,奶奶和外婆便到廚房準備團年飯,馮小河帶著七寶和三妹,樓上樓下地貼春聯和福字,又把買的燈籠和紅色中國結懸掛到廊沿下、院子里和樹上。連秋千架和雞籠門都貼了小小的紅色福字。
大冷的天,院子里仍是花草蔥蘢,水渠邊一棵臘梅和一棵紅梅,枝條上綴滿了花朵和花苞,香成了一片。小路邊,各色月季和五顏六色的太陽花依舊開得繁盛。馮小河把七寶高高舉起,讓她在月季的拱門架兩邊各掛了一串紅色小燈籠,院門外則掛了兩盞紅色冬瓜燈,再貼上大紅春聯和門神,頓時年味撲面而來。
佳慧也忙忙碌碌的,早起先從院子里剪了一大束花,插到堂屋邊柜上的花瓶里。環顧四周,就見處處窗明幾凈,樟木茶幾上,一大盆水仙花開得正旺,白瓣黃蕊十分嬌艷。電視柜上擺著玻璃缸,幾條金魚游得靈動。柜旁一棵金桔樹,綠葉間累累都是金黃果實,看著十分喜人。
她對家里的布置暗自感到滿意,看看時間還早,又去了廚房。老人們把菜該洗的洗,該切的切,該蒸的蒸,已經弄得差不多了,佳慧插不上手,便在旁邊拿盆調了面糊,用平底鍋煎起餅皮來。
一張張餅皮煎得又薄又平滑,攤到盤里放涼。外婆看了,疑惑道“這是要做春餅倒不像春餅皮呢。”
佳慧笑道“準備做個榴蓮千層蛋糕大家吃。”
“哎喲,榴蓮還能做蛋糕”奶奶一聽就忍不住笑了,“那你自個兒端到樓上吃,別把廚房搞臭了,七寶等下又要嚷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