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笑著道,“在下不過一介山野之夫罷了,哪里來的管仲之才。夫人怕是找錯人了。”
“諸葛先生也不坦蕩啊!”喬瑋也笑笑。
“步出齊城門,遙望蕩陰里。
里中有三墓,累累正相似。
問是誰家墓,田疆古冶子。
力能排南山,又能絕地紀。
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
誰能為此謀,國相齊晏子。
先生是自比晏平仲、樂毅,怎么會真的只是山野之夫,先生想待價而沽,心里可想好了,要等哪一位亂世明君呢?”
此詩為《梁甫吟》,后世傳可能是諸葛亮所作漢樂府詩,句式古樸而簡潔,乃是一首詠史詩。
諸葛亮作此詩之后,只有孟建等人鑒賞過,那么喬瑋是從何得知此詩,也就不言而喻了。
那時候,諸葛亮抱膝長嘯,對孟建、石韜和徐庶說,“以你們之才可以做到刺史、郡守。”
他們反問,“那孔明你自己呢?”
那時候諸葛亮笑而不答。
喬瑋替他回答,“諸葛先生之才,自認可為一國之相,有平定天下之力。水鏡先生以先生為臥龍之才,所以先生也在等一位潛龍之主。”
但這世上素來是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諸葛亮看向眼前的這位女子,布衣荊釵、蠟黃的臉色、斑痕點點的容貌,卻依舊無法遮擋那一雙清澄的眼睛。
那一雙眼睛仿佛是有什么特殊的力量,不由自主地讓人沉浸其中,而不得不放下心防。
他忽然意識到不對,撇開眼睛,定了定心神,反問道,“那夫人以為,這天下誰會是潛龍之主呢?”
“于我而言,自然是南昌侯孫權。但對于先生來說,心中的潛龍之主,應該是如今被困守于新野之地的漢室宗親,左將軍劉玄德吧!”
劉備駐于新野之地,其仁德之名漸漸傳開,荊州不少的豪杰都紛紛投奔于他。
不說別的,就以劉備有漢室宗親的身份,的確在爭天下這一件事上有了天然的政治資本。
諸葛亮也曾多方打聽觀察過劉備,相較于其他諸侯勢力,劉備確實也是一個不錯的人選。
“諸葛先生向往君臣相和的佳話,左將軍身邊聚集了不少英杰,武有關張,文有徐庶元直。先生之所以看好左將軍卻不肯出山,怕也是不愿意在此時與好友生了嫌隙吧。”
徐庶如今是劉備身邊第一謀士,劉備身邊沒有太多能為他出謀劃策的人,因此對徐庶也幾乎是到了言聽計從的程度。
諸葛亮看中的是劉備廣納諫言的胸懷,可遺憾的也是如此。
“夫人如此能言善辯,要替君侯招攬人才。可江東的向金臺已招攬九州無數英杰,君侯竟猶嫌不足?”
便是荊州和潁州不少世家子弟都被引入江東為臣,人才濟濟已不輸借著漢室之名招賢的曹操了。
喬瑋淡淡一笑,“天公降九州英才,不拘一格、各有所長,江東之地廣袤有余,正如大海納川,多多益善。
然而我看中先生的不止如此,還因為先生進可治軍,退可治世的無雙之才。”
“治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