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華佗的名號,諸葛亮驚喜地差點站起來,“華佗先生?”
“是啊,喬夫人那日見了先生之后,回去便給華醫師寫信,想請他來一趟鄧縣,為黃夫人診脈。
說起來也是巧。
今歲初,曹丞相對華醫師下了征召令,但華醫師志不在此,并不想應召,便躲到了江東之地,投奔他的弟子吳普了。
沒想到這些時日,華醫師竟就在宛城游醫,得了夫人的信便立刻啟程來了。”
當然華醫師能如此熱心應邀,也是因為孫權的緣故。
曹操對華佗下征召令,華佗自己是可以不從,但他的家人仍在沛國譙縣,是曹操的老家,曹操自然可以隨意拿捏。
而孫權早在去歲就聽從了魯肅的建議,將華佗的家人從譙縣接出來,安置在吳郡上虞。曹操想要征召江東之人,便需要下達征召令給揚州刺史太史慈。
太史慈又是孫權的人,只要孫權不松口,自然是有一百個理由替華佗推脫。
有趣的是,太史慈揚州刺史的官職還是曹操給封的,要的就是太史慈牽制孫權。
曹操自然不會為了區區一個醫師就輕易下斥令,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如此一來二去,華佗只要不入北方之地,在江東的境內也算是如魚入水,逍遙自在得很。
孫權賣了這么大一個人情給華佗,只要孫家有求,自然無有不應的。
但喬瑋還是做足了禮數,親自到宛城外接應華佗。
諸葛亮見到了華佗,自然是驚喜萬分。
屋子里,華佗在給黃月英診脈,屋外,諸葛亮對喬瑋感激萬分。
“我只是請了華醫師來給黃夫人診脈,至于能不能幫得上忙還未可知,先生不必如今就謝我。”
諸葛亮道,“無論結果如何,夫人為拙荊費神費力,此等恩情,某仍然牢記在心。若是日后有所差遣……”
“先生以為,我請了華醫師來是想要對先生挾恩以報?”喬瑋打斷了諸葛亮的話,“同為女子,我早就聽聞黃夫人的才德,數年救下數千流民性命,并設立慈安院收容孤兒寡母。
我心中欽佩。先前并不知道黃夫人發黃面黑是因為生病。既然知道了,若是能有一法救一救如此心有大義之人,也當盡力一試。
雖然我的確很希望先生能為江東所用,但挾恩以報非君子所為,我雖只是一介婦人,也知道、敬重先生的抱負。
與先生只求君子之交。先生是小瞧我了。”
一番話倒是說得坦坦蕩蕩,諸葛亮松了一口氣,“夫人大義,的確是孔明心意狹窄了。”
待華佗仔細問過病情后,又對先前給的藥方做了幾味調整。
“這藥一日一次,于寅時三刻服用,喝上三個月后再換藥方。”華佗道,“我有一套五禽戲,黃夫人每日晨起后練上一遍,通全身肺腑脈絡。
若病情有好轉,半年后可開腹取內中穢物。”
諸葛亮聽到開腹,神色凝重了幾分,“華醫師是說,要開腹?”
“是,腹中如今的穢物如雞蛋大小,占據胃、腸二道,因此夫人雖饑餓,卻無有覺察。單以藥物,只能使其變小,但藥物一旦服用超過半年,其穢物就會重新長大,比往日更甚。
所以先前夫人服藥,總有反復之日。若不開腹取之,終是無用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