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鈞接著往后翻,入眼的標題終于讓他來了點興趣。
【新東林黨番地受挫,大明佛序內亂漸起】
撰寫之人一筆帶過了遼東事件,只是說明此事是導火線,新東林黨以大明朝廷名義派出巡察組進入番地,借口調查襲擊遼東行省的真兇。
在疏文中赫然還放上了一張領銜之人的照片,上面的老人李鈞并不認識,但下方的注釋卻讓他眉頭一挑。
劉謹勛,大明帝國內閣成員,金陵劉閥家主。
接下來的行文不再像上一篇那樣文縐縐,字里行間透著一股尖酸刻薄的嘲諷味道。
劉謹勛等人在進入番地后,遭遇了大量不明身份匪徒襲擊,從能力特性判斷,有漢傳佛序、儒序、兵序、農序,甚至還有門派武序。
其中唯獨就是沒有番地任何一方勢力的人。
雖然沒有太多的人員傷亡,但劉謹勛依舊被擋在番地邊境,半月未能邁出一步。
這閣皂山為了照顧治下信徒的貧富差距,下發的這種文疏突出一個圖文并茂,閱讀感并不比電子案牘差多少。
李鈞看的是津津有味,只是其中有不少穿插的評述看的他牙疼,都是在分析如果換成儒序試圖進入袁州府地界,信徒們該如何同仇敵愾,如何眾志成城。
李鈞跳過這些廢話,視線下移,一個朱筆畫成的圓圈躍入眼,接著事態的發展便開始峰回路轉。
首先是一個名叫張嗣源的名字開始頻繁出現,將所有襲擊的匪徒全部殺的干干凈凈。
接著是大昭、白馬兩大番地佛門勢力主動派人增援,提出護送劉謹勛進入番地。
就連桑煙寺也表達了類似的意思,卻被劉謹勛直接無視,一副要將所有罪責全部算在桑煙頭上的模樣。
劉謹勛一改之前的審慎作風,展露出鐵血強硬的一面,凡事和桑煙麾下的寺廟都沒有逃過他的調查,一路伐山毀廟,接連有三名佛五和一名佛四死在了他的刀下。
桑煙寺雖然大為不滿,卻被劉謹勛一句"藐視朝廷命官"就堵住了嘴巴。
人都已經死了,是不是真的藐視,又是如何藐視,少磕個頭,還是少了個笑臉?誰又能說的清楚?
疏文并沒有將劉謹勛在番地的事情展開來說,反倒用大篇幅的筆墨的描寫了此事中儒序的霸道蠻橫和佛序的陰險下作。
結尾自然免不了又是一長段贊美葛祖,鼓吹仇視儒序和佛序的話語。
而關于整件事背后的"新政",則是只字未提。
李鈞合上了手中的文本,身旁停滯的人群也逐漸流動了起來,道民們興奮的討論著疏文上的內容,卻幾乎都是圍繞著"道宮"方面。
對于后續提到"番地"內容,則大多只是咬著牙罵一句"葛祖神威,誰人敢犯"后,便無人再說。
李鈞將手中的文本隨手塞進懷中,朝著道宮方向正要邁步,耳邊卻突然響起一個柔和的聲音。
“葛祖無量,道友請留步。”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