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錯,政制院權勢滔天,恐有不臣之舉,臣也附議罷黜政制院。”
頃刻間數名御史和諫官就站了出來彈劾。
“而且這一罷免就是一百多人,涉及的官員之廣,前所未有。這些人并未做錯什么,只是奉了上命,難帶也該罷黜嗎”
“臣以為政制院囂張跋扈,稍有忤逆就立即罷職去官,實在有違圣意,還請罷黜政制院。”
“御史臺的人誣告已成風,官家,臣建議取消御史臺言非無罪之特例。他們想誣陷誰就誣陷誰,這些年來被御史臺捕風捉影隨意誣告的還少嗎長久以往,這才是官場人人自危。”
“臣附議,取消御史臺言非無罪的特權”
但趙駿一句話都還沒說,就有其他官員站出來為政制院辯護道“怎么什么時候官員尸位素餐,沐猴而冠,蠅營狗茍,恬不知恥,我們反倒要維護他們了你們的廉恥呢”
“我看有不臣之舉的是你們吧。政制院只是施政而非樞密院,何況就算樞密院也不能調動軍馬,沒有兵馬,哪來的不臣之心”
很多人都說,明代黨爭嚴重,官員之間有錯綜復雜的關系網。
實際上從宋代開始,黨爭就已經很嚴重了,慶歷新政,王安石變法。新黨與舊黨之間,斗個你死我活,早就已經是官場常態。
另外一派諸多官員紛紛站出來,這其中除了三相三參那一派的人以外,居然還有不少中立派官員,趙駿都不知道他們為什么站出來幫政制院說話。
唯有呂夷簡等人眼觀鼻,鼻觀心。這些官員,大多都跟鹽鐵司新上任的那些官員有非同一般的關系。
結果就是兩派紛紛斗法,加上御史臺為了維護自身權益,參與其中,鬧得整個朝堂上都是一片亂麻。
眾人一個個又是引經據典,又是長篇大論。
當時的官場有同窗、同鄉、同門、姻親等等關系情誼,互相勾結連橫,形成了不知道多少個大大小小利益集團。
今天劉元瑜那一百多鹽鐵司的人被罷免,他們發動后面關系要搞事。可新上任的那些官員也不是吃素的,就伱有同鄉、同窗、同門好友,我們就沒有嗎
果然。
只要有利益,自有大儒為我辯經。
你搶話,我饒舌。
把朝堂上弄得跟菜市場似的,反倒是趙駿呂夷簡等政制院的人冷眼旁觀,像是在看戲一樣默不作聲。
“哼”
呂夷簡冷哼一聲道“你們這群人真是無知無畏,政制院只是讓劉元瑜上交全年計數,這本來就是他分內之事,結果卻拒不履行。我們不僅不能教訓他,甚至還只是說他兩句若人人都如此,那政制院權威何在官家的威勢何在”
到了最后,王守忠敲響銅鑼,示意朝堂肅靜,這才勉強壓制住了聲音。
韓琦說道“不管怎么樣,罷黜那么多官員實在是太嚴厲了一些,他們的罪責本來就不應該那么重,還請官家三思”
“胡說八道,不知所謂。”
晏殊站了出來,冷聲道“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國家建立法制,自是有相關規章。劉元瑜既不遵守,還有什么資格擔任官員”
韓琦據理力爭道“官家的威勢不是靠罷免官員而來,而是靠圣人般的品德讓天下臣服。官家若是以君子統領百官,那百官又何嘗會心有怨恨呢”
這句話的意思是政制院里的人都不是君子,一句話連范仲淹都給罵了,讓他很是不高興。
張宗誼說道“劉元瑜若是不稱職,自有御史臺彈劾,政制院如今權重,也不該輕易定那么多官員仕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