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駿點點頭“不過還是應該先適應為主。”
呂夷簡納悶道“為何”
“之前不是還沒有適應黃河流域的種植嗎說明種植也需要一步步來,雖然從南北朝我們就嘗試種植,但直到元明時期才推廣,也有一定原因的。”
“伱的意思是,你之前說過的本土化適應過程”
“是的。”
“那應該要怎么做”
“棉花種子到了以后,送到廣州、海南等地進行試種,再進行全路推廣,這個過程可能要幾年時間。”
趙駿想了想道“廣州海南等地本來就是亞熱帶地區,水量豐富,土地資源肥沃,但只要能在那里試驗成功,就說明棉花可以在南方生根發芽,等北方氣候回暖到一定程度,慢慢地把棉花由南向北傳播。”
“這樣會不會擠占農田的種植”
呂夷簡皺起眉頭道。
要是棉花在南方廣泛種植的話,那對南方的農作物顯然會是一種沖擊。
因為剛才也說了,如今南方是人口主要聚集區。
而宋朝之所以能夠維持統治,就是南方產生了占城稻農業革命,讓南方的糧食產量巨額暴增,從而南糧北輸,通過運河送到汴梁,再運到河北與陜西去。
要是棉花在南方廣泛推廣的話,呂夷簡擔心會造成棉花擠占農田種植,從而使得糧食產量大幅度下降。
趙駿毫不猶豫地道“會,從南宋開始,一直到明朝中后期,南方江浙地區是主要產糧區,那里素有蘇常熟,天下足的說法。由于明朝朝廷被忽悠得禁海,南方士紳卻暗地里出海做生意,他們就需要經濟作物,比如桑、麻、綿來制作絲綢、麻布以及棉衣對外銷售。就大量用農田改桑麻綿田,以產生經濟效應,造成全國性糧食短缺,也成為明朝滅亡的一個伏筆。”
“那你還在南方推廣”
呂夷簡不解道。
趙駿看著他說道“你難道會因為吃飯吃得太飽撐死而放棄吃飯嗎糧食不足的根本原因是大地主階級囤積糧食,以達到低買高賣的目的。并不是說宋朝缺糧,只要解決了這個問題,或者生產力繼續提升,讓糧食產量高額增長,一部分農田變為棉花田也是合理的事情。”
“但現在生產力并沒有提升,大地主囤積糧食的問題也沒有解決該怎么辦”
呂夷簡皺起眉頭。
“可以先進行小規模種植,實驗成功之后,在不允許農田改棉花田的情況下大幅度推廣就行。”
趙駿說道“棉花不是很挑地,又不像水稻那樣需要用水田持續保持水量。山坡野地,只要常澆水,保持日照就能產棉花。以后生產力上來,糧食種類豐富,不缺糧食,也不是不能多種經濟作物。”
“原來如此。”
呂夷簡想了想,就扭過頭對王曾說道“廣東路轉運使曾麟好像是你的門生吧。”
王曾微點下頜道“天禧元年,我被王欽若陷害,罷為禮部侍郎,當年主持了會試,他確實是被我欽點的三甲進士,一晃竟都已經二十年過去了。”
“老王,那這事就交給你了。”
趙駿說道。
王曾白了眼呂夷簡,得,又加了份差事。
本章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