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他們從未站在人民以及受害者的立場去思考過這個問題,自然也不會有什么感同身受的道理。
“是啊。”
趙駿嘆了口氣道“換一個角度想想,呂相若你兒子被人殺害,你恨不恨兇手。”
呂夷簡略微猶豫,但還是說道“恨。”
“恨就對了。”
趙駿認真地看著大家說道“所以死刑才能還受害者一個公道,只有兇手被執行死刑的時候,受害者家屬才能放下這件事情,繼續開始新的生活。不然的話,他們將一輩子活在痛苦與仇恨當中,不能自拔。”
眾人聽完之后,陷入了沉默當中。
是啊。
對于死者來說,人已經死了,不能復生,殺死罪犯也沒什么意義。
這世上從來都沒有什么泉下有知,也不會有什么對死者的告慰,有的只是一條活生生的人命就此消散。
但對于受害者家屬來說,只有親眼看著罪犯被處死,心里的恨意才能夠消散,才能夠帶著受害者的遺愿,開始嶄新的生活。
這對于他們來說,便已是最大的藉慰。足以撫平心靈的傷口,給予他們重新面對生活的勇氣。
所以仇恨或許不是放下,而是消散,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令人重生
“法律的目的,從來都不是懲罰,而是為了關懷與保障。那些人罪有應得,就該讓他們去死。以此來關懷那些弱者,保障那些受他們欺壓,受他們迫害的人。”
趙駿最后環視眾人,沉聲說道“人生不能重來,不管是對罪犯亦或者對受害者,汴梁的百姓遭受了多少劫難,那就應該讓那些人去償還,以彌補受害者家屬,這才是真正的告慰,才是真正的法治,在這一點上,大宋還差得太遠。”
“所以這就是你重新改變刑部,要它起一個制定法律作用的原因”
趙禎有些明悟。
“是的。”
趙駿點點頭,先喝了一口茶,隨后又道“大宋的律法在這方面顯然還不夠嚴謹以及完善,伱們在制定法律的時候,從來都只考慮維護自己的統治。卻不知道越維護,越會讓百姓離心離德。”
“為什么”
呂夷簡皺起眉頭道“歷朝歷代都是這么做的。”
“歷朝歷代都這么做,是因為他們有局限性,而不是說這么做是對的,也不代表你們可以蕭規曹隨,這樣只會讓大宋成為歷朝歷代的一份子。”
趙駿放下手中的茶杯,嚴肅地望著眾人,緩慢而有力地說道“大宋要想真正成為一個強盛的國家,軍隊、經濟、教育等等硬實力,都只是其中之一,更重要的還有法治以及法治精神,這才是大宋需要的東西”
“法治精神”
眾人又聽到了一個從未聽過的詞語。
“不錯,法治精神,就是依法治國的標準,只有法治精神才能保障底層百姓的公平,關懷保障弱勢群體的權益,維護世間的正義”
趙駿發出了肅然地吶喊“唯有真正善待百姓,保護百姓,讓百姓感覺到這樣的公正存在,正義存在他們才會發自內心地擁護你們,擁護這個國家。而這樣的國家,才能長久”
一席話語,振聾發聵。
宋代的法律繼承隋唐,隋唐就以寬簡為主,主要有“笞、杖、徒、流、死”五種刑罰。
其中徒刑就是坐牢,這個刑罰在漢代比較嚴重,最高是城旦舂,也就是無期徒刑,但可以花錢贖,要是錢到位的話,可能一兩年就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