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長江,就是江寧府。
他在江寧也帶了一段時間,然后去了潤州、常州、蘇州等地,視察當地農業、商業情況。
并且趙駿每到一處地方,就開設府衙,歡迎一切百姓舉報官府違法行為。
如果有冤屈,他也會派人秉公處理。
只是除非像郭承佑那樣被他碰見,或者淮南貪腐案這樣的大案,一般的案子他都是移交給地方刑獄司來處置。
不然的話要是事事都讓他辦,那地方的司法衙門還要了做什么干脆撤銷算了。
下基層期間,最多的就是遇到地方上的官吏和地主不法行為。
這是趙駿最喜歡的事情。
因為他可以名正言順地對一些不法地主抄家,沒收他們的土地,把土地收歸國有。
雖然還是那個問題,就像廉租房不一定是窮人在租一樣,縣里的國有土地,到最后未必會落到沒有土地的百姓手里。
但就算是分出去,將來那些地主們還是會用各種手段把土地奪走,那還不如讓這些田土保留在縣衙當中。
只要州衙以及路臺四司那邊保存有底件檔案,明確哪些土地是國家所有,將來便能夠做到監管。
比如趙駿打算等局勢穩定后,就支持范仲淹推行慶歷新政改革。未來御史臺每個路都要駐扎部門,每個月都要巡回視察。并且刑獄司也要走訪,進行多重監管。
所以一旦發現有地主謀奪官府擁有的田土,那就要看趙駿的刀鋒不鋒利,他們名下的那些田土,是不是也要被充為國有了。
到景佑四年十月底,趙駿巡視了兩浙路和江南東路,南下又去了福建路。
他現在名望滿天下,所到之處,那是真的民眾竭誠歡迎,百姓無不簞食壺漿以迎知院,甚至還有很多兒歌。
諸如“迎知院,盼知院,知院來了有青天”“滿城瞧著知院來,吏饕嚇得臉發白。殺了他們下酒菜,吃了心肝荷葉在。”“若要紅花開,須待知院來”等等。
特別是第二首,對貪官污吏們又是殺,又是下酒菜,還要吃他們的心肝,由此可見當時政治黑暗,官場腐敗,讓底層老百姓有多憎恨。
而趙駿的出現卻如黑暗中的一束光,給予了無數百姓希望,讓他們能夠看到曾經壓迫在他們頭上的那些大山,被趙駿一一搬走,被趙駿一一剪除,讓他們充滿了感激和愛戴。
百姓就是這樣,誰對他們好,他們就感謝誰。
與之相對的,自然是官場上很多人對趙駿十分不滿,向朝廷不斷彈劾,縱使是捏造事實,或者說些如殺戮過重之類的理由,也希望能將趙駿給彈劾下去。
主要是趙駿并不是在搞什么改革,他要是搞改革,政令傳下去,基層那些官吏,有幾萬個辦法讓原本的好政令變成壞政令,禍害百姓。
可他什么都沒有改,也沒有發布什么政令,只是查貪污腐敗,查官員們的違法亂紀。
這些事情,本身就是作為上級名正言順,并沒有不合什么規矩。
而且也是各路的刑獄司職責所在之事。
像大宋提刑官宋慈,就是刑獄司憲臺官,跟李柬之一個級別,負責全路刑獄訴訟。
只不過以前礙于官場情面,或者干脆那個提刑官就是個貪官,大家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互相打個哈哈就算是過去了。
現在趙駿屬于是動真格的,而且毫不留情面,相當于一個權力至上的包拯過來,地方官吏不遭重才怪。
所以他們又沒有別的攻擊趙駿的辦法,自然就只能彈劾,希望停止他繼續出巡。
然而連趙禎都管不了,更別說這些人。
反正送上去的劄子都石沉大海,沒有一點回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