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對于普通個體來說,卻是滅頂之災。
老范這些日子除了打仗以外,也在關心河北路的治理問題,亦是讓他感覺到惆悵。
只有一個國力強盛的國家,才有對外宣戰的資本。
如果在本身國內民生凋敝,百姓生活非常艱難的情況下還要繼續打下去,那么只會導致國家滅亡。
“這才是我要改革的意義。”
范仲淹雙手背負在身后,看著北方心里在想,“現在,就看遼國那邊還繼不繼續打了。若是他們繼續,那我也只能咬著牙。若是他們答應我的條件,就能讓我安然回汴梁改革大事。我一定要讓大宋強盛,要讓國泰民安”
天色漸漸暗了下來,北方慢慢出現了一隊人馬。他們面對宋國偵查騎兵的時候,并沒有表現出敵意,而是向他們舉起雙手,示意他們是帶著誠意而來。
塘騎將他們攔在范陽城外,向范仲淹通報了遼國使者到來的情況。
老范立即就明白遼國那邊也頂不住了,便也沒有多猶豫,自己回到了范陽城原來的遼國縣衙府邸,讓人把遼國使臣帶過來。
這次出使的真是重量級。
乃是張儉本人。
老頭今年七十六歲,卻并不像尋常的老者那般老態龍鐘,而是精神矍鑠,頗為強健。
歷史上他活到了九十一歲,一直被遼興宗耶律宗真敬重,從不喊他的名字也不喊職務,而是事之尚父。
皆因在他的輔佐下,遼圣宗時期的遼國才極為昌盛,達到了頂峰。可以說遼圣宗的文治武功當中,至少文治張儉要占一半功勞。
因此即便遼圣宗駕崩,遼興宗繼位,也對張儉委以重任。
在他三年前因年老致仕時授其洛京留守、尚父、行河南尹,進封秦國公。去年更是進位韓王,可謂是相當恩寵。
所以可以說,張儉哪怕是致仕了,也依舊是遼興宗的左膀右臂,股肱之臣。地位可能還在一些耶律姓、蕭姓的皇親國戚之上。
得知是張儉出使,范仲淹竟然罕見地親自到衙門口迎接。
此人的名聲他也聽說過,不僅僅為官清廉,施政有方,遼國治下的漢人百姓能夠以極低的賦稅過著相當安逸的生活,也多虧了他經常勸說耶律宗真父子減免百姓賦稅。
因而于情于理,還是能夠得到范仲淹的尊重。
等張儉從馬車上下來后,范仲淹迎了上去,拱手說道“范仲淹見過仲寶公。”
“范相公客氣了。”
張儉回了一禮,笑道“有勞相公親自相迎,老夫慚愧。”
范仲淹笑道“仲寶公德高望重,不僅僅是遼國重臣,還是舉世皆知的大儒,自當奉迎。”
“呵呵,范相公抬舉老夫了。”
張儉笑了笑。
“請”
范仲淹向里面伸手示意。
兩個人便走入府衙,然后進了內廳堂屋中就坐。
面對張儉范仲淹給予了足夠的尊重,才剛坐下,一杯清淡的茶水就端了上來。
他聽說張儉喜歡喝茶。
張儉聞了聞茶香,眼睛一亮,稱贊道“是龍鳳團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