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以后把這些地方占下來,安撫好百姓,治理好民生,逃出去的那些人看到了這邊情況,最終還是會回來。
很快,今年戰事就隨著年關到來,慢慢落下了帷幕。
耶律宗真狼狽逃回去。
范仲淹北上深入遼境,與遼國兵馬相持。
時間也來到了第二年,公元1040年1月,大宋皇帝改元康定。
康定。
意為富足安定。
祈禱今年戰事平定之后,國家能夠富足強大起來。
康定元年一月,范仲淹基本上清剿了大部分后方殘留的遼軍,大量宋軍越過邊境線,進入遼土。
遼國雖然積極應對,但頹勢已顯。特別是那些屬國部落的士兵,更是士氣全無。
此戰中損失最大的就是他們,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嚴重動搖了耶律宗真的統治,讓遼國在這些屬國、屬部落的威望大肆下跌。
可沒有辦法。
戰爭就是這樣殘酷,就好像后來金人崛起,這些屬國和屬部落不堪遼國壓榨,最后加入金國,覆滅了遼國一樣。
一旦那些從屬國和從屬部落發現宗主國式微,那么噬主也是必然的事情。
范仲淹大軍壓境,倒是沒有攻城。
嚴格來說宋軍攻城是強項,畢竟從春秋戰國時期,漢人的戰爭史,往往就是一部攻城史。
圍繞著攻城與防守之間,如墨子與魯班之間的對決一樣,衍生出無數個精彩的故事,也出現了大量的攻城戰術、器械和防守戰術、器械。
但攻城戰不比防守戰,宋軍的手榴彈就沒了什么作用,光靠那幾門大炮想打破城池也不可能,像抗日戰爭中,日軍用現代炮火轟炸過后的南京城墻,除了外墻有點損失以外,里面依舊堅厚無比。
所以若是遼國進攻,宋國防守,火器優勢展露無遺。要是遼國防守,宋國進攻。雙方依舊要回到原點,且在攻城戰中,遼國騎兵還可能進行側翼騷擾突襲,戰事不確定性太大。
最終經過深思熟慮,老范也僅僅只是控制住了范陽以及周邊城池,沒有再越過淶水對遼國重兵把守的析津府展開進攻,免得出了差錯,讓來之不易的勝利功虧一簣。
不得不說,這種見好就收的態度是正確的。
因為此時宋朝后方的國庫壓力也已經非常大了,在老范打保塞之戰前,就已經收到了政制院的要求,希望他如果有機會的話,就一定要速戰速決,不要繼續拖下去。
汴梁的米價都從原來的三四百文一石,升到了五六百文一石。雖然還沒有到歷史上打了幾年西夏,飆升到七八百文一石的程度,但估計明年就差不多了,讓朝廷那邊的財政壓力也是很大。
若是繼續打下去,進攻可比防守花銷大得多,因此老范也不得不考慮大宋的國力是否還能夠繼續撐下去。哪怕能撐下去,國內怕也是民不聊生,揭竿起義者不計其數了。
“也是到了回去主持新政改革的時候。”
范陽城內,望著蒼茫遼闊的北方土地,老范心中雖然興奮于自己收復漢土,但看著最新送過來的文書,還是有些惆悵。
打仗打的是國力,拼的是民生啊。
不僅僅是這幾年國內不穩,最重要的是河北路民生已經非常慘淡,甚至有些地方已經鬧起了饑荒。
古人云,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又言,寧為太平犬,不做亂世人。
人和動物都在這樣的戰事當中顛沛流離。
若只是看戰事報告,戰場變化的宏大敘事或許不會感覺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