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宗真愣了愣,隨后說道“這與掩耳盜鈴有何異”
張儉苦笑道“那有什么辦法如今宋國吃軟不吃硬,與他們好好商議,拿戰馬或礦藏去換,大抵也能換回這個名頭。以后每年歲幣,就用此方法。而且開放了戰馬、礦藏榷場,于遼國還是有益的。”
“先安撫國內,再與宋國進行貿易交換,讓大遼國庫充盈。只要遼國能暫時渡過這次危急,國庫有錢有糧,再把武力強盛起來,壯我大遼兵馬。”
“屆時便可壓服國內諸多部落,之后重新改變制度,增長國力,各部落便不敢再造次,局勢便能穩定了。”
“到時候遼國強盛起來,恢復先帝之時的盛況,未嘗不能再南下與大宋再決一死戰。”
“但至少眼前,我們還是要以穩妥為主。”
說到最后,張儉已是語重心長。
其實他也知道和宋國哪怕是互相開放戰略資源也是虧的。
因為遼國是資源出口,人家宋國是進口資源,再變成成品出口,有點類似于后世資源出口國與工業出口國的情況。
雖然張儉肯定不知道后世的事情,但作為能夠輔佐遼圣宗創建一番偉業的智者,他自然明白這些道理。
所以他又何嘗希望如此
然而眼下遼國現在就面臨這些窘境,如果不資源出口緩解國內矛盾的話,恐怕遼國只會越來越衰敗。
哪怕耶律宗真忍下這口惡氣,不與宋國和談,只是不再出兵南下侵略,但這不能緩解國內的問題,各個部落會見識到遼國的衰落,反叛之心,只會越來越大。
到那個時候,即便遼國不與宋國打仗,也會陷入無止境的內耗、平叛,最后滅亡。
因而張儉的道路才是正確的。
先用戰略物資從宋國那里換取錢糧渡過難關,安撫各個部落的同時,先壯大他們遼國自身。
等遼國賴以為生的武力恢復強盛之后,再繼續壓服諸多部落,維持政權安定。
政權安定了,他們才有繼續跟宋國打仗的本錢。
但同樣。
這就意味著遼國將放棄曾經東亞大哥的地位,與宋國平起平坐。
并且還會少了每年幾十萬貫白得的收入。
不僅國際地位略有下降,還白白少了宋國的錢,這讓人怎么甘心啊
因此聽完了張儉的話,耶律宗真只是呆坐在那里,久久不能回應。
本章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